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3日 星期二

    观察

    iPad商标案尘埃落定 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3日   05 版)

        备受瞩目的iPad商标案终于尘埃落定。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

     

        6000万美元是否为“天价”?对将要在中国推出新一代iPad的苹果公司和负债约4亿美元的深圳唯冠分别意味着什么?这场引起世界关注的商标侵权案最终以和解告终,对国内外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哪些启示?在商标侵权案频发的当下,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

     

        6000万美元是否皆大欢喜

     

        7月2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的这条消息被频频转发:“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充分陈明利弊得失的情况下,双方终达调解协议。日前,苹果公司已按调解书的要求向广东高院指定的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iPad商标争夺战到此划上句号。

     

        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执委马东晓表示:“6000万美元的价格不是赔偿金,而是转让价格,相当于唯冠将iPad的商标转让给了苹果。”马东晓透露,双方此次就iPad商标达成的和解是一揽子计划,这也意味着唯冠今后不能就商标的问题再提出索赔要求。

     

        唯冠集团董事长杨荣山表示,虽然他对和解金额并不满意,但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据悉,深圳唯冠原本希望以此解决所有债权人的债务。

     

        据了解,由于唯冠目前拖欠以8大银行为主的债权人近4亿美元债务,因此债权人希望尽快将“iPad”商标——这一唯冠目前价值最高的“无形财产”变现偿债,而不是陷入旷日持久的诉讼中。

     

        对苹果而言,虽然付出了6000万美元的“天价”,但也并非不可承受。据悉,中国是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iPad目前占据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的七成份额。此前发布的2012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中国区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79亿美元,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同期,苹果全系列iPad销量达5500万台,而新iPad销量却低于市场预期,不到1200万台。获得iPad商标权,解除苹果新一代iPad在中国内地的禁售越发显得急迫。

     

        “和解在意料之中。”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张丽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以金钱换时间,成为双方共同认可的原则。双方最终达成6000万美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额,也正是多次协调和妥协的结果。

     

        跨国公司应尊重中国法律

     

        两年多的诉讼,苹果公司可谓边打官司边卖产品,本次的和解意味着苹果新一代iPad将很快在国内上市,针对苹果公司及其经销商的一系列起诉、查封等行为也将终止。

     

        虽然与深圳唯冠的iPad争议结束,但此前与汉王科技公司的“iPhone”商标争议,让苹果在商标争夺战中仍旧引人注目。

     

        根据在中国商标网的查询结果,目前45项iPhone类别商标中,除了苹果公司注册的27个iPhone商标类别外,其余已被国内其他企业注册。虽然苹果公司对大多数雷同商标提出异议,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异议也始终悬而未决,苹果手机也照常销售。

     

        另外,在中国,苹果公司与作家的版权纠纷一直未曾停息,而苹果应用商店又免费提供了不少侵权作品。面对中国作家的侵权申诉,苹果往往是下架了事,而对作家提出的道歉、赔偿等要求却从来不正面回应。

     

        放眼一些跨国公司,如宝马、耐克、索尼等,虽然只是专业领域的著名品牌,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考虑周全,注册了全类别商标,以避免日后遭遇商标侵权纠纷。而苹果最近频频陷入商标争议,显然已经为自己在商标注册上的不谨慎、不敬畏付出代价。

     

        最近曝出的“苹果‘霸王’维修条款”事件,更是让苹果因无视中国法律而形象大损——原本四十几元能修好的手机听筒,到了苹果官方维修店却要花近1200元;明明只是坏了一个小零件却要更换主板;消费者无法知道维修后的手机是否为翻新机。

     

        去年9月,在韩国政府的压力下,苹果承诺:如果在购机一个月内发现iPhone存在瑕疵,将为用户免费更换新机而非翻新机,从而符合韩国本土的售后服务规定。但在中国,苹果的维修条款同样与中国法律不符,却并没有整改。

     

        上海市消保委常务副秘书长陶爱莲说,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较低,导致一些国际大品牌有恃无恐。而在欧盟,触犯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将被处以相当于违规年营业收入10%的罚款。

     

        专家表示,苹果今日虽然付出了6000万美元,却不仅是为自己当初的疏忽埋单,也是为对知识产权的缺乏敬畏埋单,更是为自己的傲慢自大埋单。跨国企业不仅要遵守本国法律,更要尊重别国法律。

     

        企业应重视知识产权价值

     

        张丽英认为,这次的商标纠纷案,是因为苹果没有把全类别商标买断。苹果由于疏忽而埋单,最终支付赔偿,这在法律上并无争议。作为企业,应提早为商标布局,以防止日后因知识产权而产生纠纷。

     

        纵观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案,首次拿起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的是侵权的苹果,而不是唯冠,这起案件让更多人关注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

     

        我国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2010年我国实体在世界各地注册了逾120万个商标,较2000年增加近10倍,较美国实体注册的商标数多近4倍。

     

        然而,要使中国企业习惯并善于利用法律规则解决争议,企业自身的觉醒固然重要,但寄希望于企业在经历惨痛教训后觉醒,显然成本过于高昂了。像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也可能在知识产权领域疏忽犯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是可以参考的反面教材。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王怀勇表示,iPad商标案最终支付6000万美元,也让我们更直观、更进一步地感受到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财产的重大价值。当前,我国企业对于自身的软实力关注不够,集中体现在产品或服务本身,对于商标等无形资产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也是中国企业难以在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不仅要靠企业自身的观念更新,也需要国家助力。

     

        (本报北京7月2日电  本报记者 郭丽君 本报通讯员 谢 琳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