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3日 星期六

    浙江工商大学寻找身边的感动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3日   01 版)

        一场名为“寻找感动我的价值观”的话剧专场演出近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推出,容纳800人的学生活动中心座无虚席,演出期间,热烈掌声一次次响起。

        这些由学生自编自导的话剧为何能打动人?因为,这些短剧取材于“寻找身边的感动”里的事迹,它们就发生在自己的校园。

        浙商大自2005年开始寻找身边感人的事迹和人物,从大家发掘出来的平凡却可贵的故事中,汲取精神能量,形成相互学习、人人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风尚。

        身边的事迹更动人

        “高校是文明的传播地,在教育实践中不能只讲空话、套话,要以一种柔性的方式和内容跟师生进行沟通。”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教授说,“以‘感动’为主线,鼓励每一位师生去参与,发掘、体会身边人的感动事迹,比单纯灌输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党团支部、各分党委和学校党委上下联动,形成“寻找身边的感动”三级平台,以月初召开主题班会、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班长联席会等方式挖掘“感动线索”。学校有关部门与学生代表共同组成“感动评审团”,根据汇总上来的“感动”线索,评选出每月的感动人物。

        2011年的校园“感动人物”曹秋芳出生满两个月时,母亲因医院的一次手术意外而卧床不起。4岁,父亲外出打工。她决定“背”母亲上学,挑起照顾母亲的重担,这一“背”就是10多年。

        如今,这一幕被搬上了校园话剧的舞台。艺术学院学生孙菡谈起自己在《女大学生宿舍》中饰演“曹秋芳”时说:“我们没有她那样的经历,却从她的故事中学会了感恩和责任。”

        截至今天,浙商大已有60余个感动案例被发掘出来。它们都是一样的默默无闻,却是一样的感人至深。“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并不完美,却真实感人。”一位接受采访的大学生说。

        寻找也是学习的过程

        “寻找身边的感动”就像中转站,感动在这里集合,然后通过它播种在每个人心里。已经毕业的学生施巍谈起自己当年的寻访经历,依然抑制不住激动:“2007年11月,我们走进了淳安县双溪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洪苏平的家。因为贫穷,洪苏平的父亲光着脚丫从山里走到城市里送儿子上大学,一路所走过的艰辛并不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根据洪苏平的故事拍摄的DV在学校各种场合播放后,很多同学感到震撼。

        寻找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担任《那年今日》、《不屈的生命》两部剧编导的陈冠宇同学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说:“取材于校园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去演绎,每一个演员似乎都在扮演着自己,心中不仅有感动,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身的价值。”

        校长张仁寿说:“在我们身边,从来就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发现和挖掘。要让‘平凡中的感动’汇聚成影响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主流校园文化。”长年的“寻找”找到了“感动”,也带动了浙商大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仅在2011年,浙商大就被授予“杭州市文明单位”,多位老师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浙江省“青春领袖”等,多名同学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志愿者提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本报通讯员 张 东 本报记者 潘剑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