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完善信贷资金产业配置机制

    任嘉嵩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0日   11 版)
    信贷政策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蒋跃新 新华社发

        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分析资源是否流向有价值创造能力的产业和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资金的部门流向问题。每一个部门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资金,离开了持续性的资金供给,任何一个部门和企业都不能满足和抵偿债务要求,只能退出市场。

        就信贷资金的产业配置而言,近年来,我国农业信贷资金从额度和比重上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充分体现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基础性地位的不断加强和巩固,也表明国家对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工业行业信贷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所占贷款总额比重也呈现不断扩大之势。第三产业信贷额度呈现先迅速增长再缓慢下降到近年来的缓慢增长,比重上呈现整体不断下降态势,表明国内金融信贷政策从最初的重视商业领域到逐渐从商业领域退出的演变轨迹。总体看,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与产业政策导向出现了一定程度偏离,这就要求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目标适时、适度进行调整,逐步完善信贷资金产业配置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综合调控作用。

        第一,引导非国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创立非国有商业银行并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具有诸多积极作用,首先是可以改善非国有经济的融资难问题,其次是有利于优化竞争格局,打破国有银行的金融垄断局面,从而为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导向调整信贷的产业配置结构。在金融信贷资金的产业配置上,要坚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将信贷资金引导到能产生较强经济效益的产业中去。同时,政府应合理引导信贷资金在各产业的分配。

        第三,实施差别信用配置策略,完善财政政策引导机制,保障信贷资源配置均衡。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优惠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信贷资源配置本地化。适当调整监管政策,大力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商业信贷组织和小额信贷组织。

        第四,加快金融机构改革步伐。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金融机构效率,对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增强信贷资金配置效应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推动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内部机构对企业的政策性支持,使金融机构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原则来经营,增强其经营实力、管理能力和竞争力。这是保证金融信贷资金有序高效进入各产业的制度保证。同时,要对我国信贷资金的产业配置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引导第二产业的信贷资金合理向第一、第三产业流动,从完善行业资金配置结构的层面来对各大产业的信贷资金配置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扭转第二产业所占信贷比重过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改进信贷管理体制,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最优。转换、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机制、业务范围、融资渠道,建立农发行政策性业务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开办覆盖面广泛的农业基本保险业务,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办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制定应收账款、动产抵押贷款、浮动抵押贷款等管理办法和订单农业与保险、信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第五,健全信贷投入机制,增加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和生产性企业信贷有效投入。要加大对小企业和生产型企业信贷投入力度,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有效机制,并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第六,优化和创新金融工具,增加金融产品的供给,促进金融资产结构的升级。从本质上讲,金融工具属于储蓄资本载体的范畴,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的交易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有序转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投资意愿大大增强,投资需求日益多元化。基于这一发展趋势,国内金融工具和各类衍生品也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金融工具仍显单一,并未形成一系列符合我国居民储蓄投资需求特点的多层次的金融理财工具,这就导致国内居民的金融资产投资在储蓄存款上的大量累积。而与此同时,国有银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效率较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于是产生了国内大量长期投资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众多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应在遵守风险与投资相匹配的投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居民投资偏好,积极开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出不同层次、不同风险收益水平的金融工具,有效满足居民的投资多元化需求,实现社会资金的合理有序高效流动。

        第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大做强金融业。第三产业因其在同样资金投入条件下能够吸纳相对较多劳动力而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金融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扶持民营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多地进入第三产业领域投资经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需要指出,虽然银行信贷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具有主导性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产业发展的任务和希望全都寄托于银行信贷政策。产业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和政策性金融仍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其在长期性融资领域中拥有专业优势也会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各类金融机构都应当发挥各自突出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有效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