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8日 星期一

    三种“文化”与世界一流

    王利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8日   11 版)

        三年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确立了创建国际名院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国际名科、名论、名术、名人、名品的“五名”建设路径。三年来,他们一直用国际名院的标准审视自己,寻找差距,加快发展,发现医院文化建设是一块短板。

        医院文化建设与国际名院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我认为,从目标来看,二者实为一体,国际名院一定是文化强院;从内容来看,二者互为补充,先进的医院必然有先进的文化;从途径来看,二者相互促进,文化推动发展,发展孕育文化。那么,站在创建国际名院的高度思考文化,要跻身于国际一流的口腔医学院行列,还需要加快建设以下三种文化。

        眼界开阔、胸怀天下的包容文化

        纵观享誉世界的国际名校和著名的学术机构,开放包容是其共同的文化特征。芝加哥大学1892年创立伊始,以包容的姿态吸纳洪堡大学和纽曼大学两种截然相反的建校思想,这两种思想是今天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分型的溯源,正是这种融合,使该校迅速跻身世界顶级大学行列,在建校的120年里,培养了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芝加哥大学的成功影响了现代大学的模式,成为美式大学的典范。斯坦福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还不知名,但该校以开放包容的胆识和魄力,创建斯坦福工业园,形成了“硅谷”的雏形,也迅速成为全美排名靠前的著名大学。

        香港大学2010年评选一个默默无闻的宿舍管理员为“荣誉院士”,引起巨大反响,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香港大学亚洲排名第一不是虚名。由此看出,包容文化最核心的是对人才的包容,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些优秀的人才,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个性,我们一定要以包容的心态善待他们,避其短而用其长。在我们医院,临床科室重视医疗,教学科室专长科研,本无可厚非,但唯此标准而排斥其他则不可取。我们一定要胸怀宽广、眼光长远,客观地认识、培养、使用好各类人才。我们还要树立“人人皆为我师”的理念,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口腔院校先进的办院思想、教学方法、医疗技术、研究成果、管理模式。

        引领时代、永不满足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为中国口腔第一方阵中的一员,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有责任开拓和引领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唯有紧盯世界前沿,立足自主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目前,口腔医学院发展进入一个“平台期”,受规模和编制人数的制约,再想大幅提升和跨越,难度很大,加上保障人数的扩大、同行竞争的加剧,医院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应对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创新。美国苹果公司20世纪70年代创建不久,就引领个人电脑革命,迅速成为世界500强,但公司高层沉浸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还将持不同意见的创始人乔布斯扫地出门,结果业绩一路下滑,最后亏损;到了破产边缘,又不得不把乔布斯请回来。此后,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不断创新,引领世界潮流,仅用10余年时间就成为市值世界第一的公司。

        《乔布斯传》中有两句话值得我们认真体会。1983年,乔布斯为了让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了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跟着我们改变世界?”另一句是1997年苹果“非同凡想”的广告词:“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正是这种立志改变世界的创新文化理念,推动苹果引领时代、永不满足的奋发进取,缔造了经济社会的“苹果神话”。苹果公司跌宕起伏的历程告诉我们,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我们要通过观念创新,继续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科研创新,提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通过机制创新,挖掘内部潜力,增强管理效益。 

        严谨有序、奉若生命的制度文化

        制度反映着一个单位的理想认同、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维系医院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

        有两件事给人的印象很深,一件事是始建于清朝末年黄河上第一座铁桥历经战乱磨难,至今已运行104年,虽然当时的设计师、建筑师早已驾鹤西去,当年的德商泰来洋行也多次更名易主,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本世纪初兰州方面竟然收到德国方面的书面函,内有大桥设计建设的全部资料,在询问桥梁使用情况的同时,提醒市政府本桥的设计寿命100年已到期。另一件事发生在日本,名门之后野田圣子少女时在一个宾馆做清洁员,打扫厕所,每次都累得筋疲力尽,但得不到领导认可,一次老板让她随一个模范员工干活,这个老清洁工在反复清洗马桶后,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毫不犹豫喝了下去,并对她说,清洁马桶,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达到标准。从此,野田圣子暗下决心,即使一辈子洗厕所,也要洗出成绩来。后来,她一步步成长,直到做了日本邮政大臣。

        这两个故事非常典型反映了德日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也让我们知道了二战失败后这两个国家能迅速崛起的原因。这就是制度文化!我们现在的制度不可谓不多,也不能说不细,但更重要的是,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入手,处处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把制度文化根植于我们的思想行动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始终安全稳定、井然有序、全面发展。

        (作者为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政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