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8日 星期一

    国产医疗剧:隔靴搔痒?

    吴晓东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8日   14 版)

        作为一部国产医疗题材电视剧,《心术》表现的医患关系不够尖锐、不够犀利,原本就是预料中的事,但因为它是“话题女王”六六的作品,大家的失望还是如滔滔江水涌上微博和论坛。

        医护人员屡受人身伤害,医院建警务室24小时监控,医护人员大练防身术,医闹被集体判刑……在近期“医患关系”再成焦点的背景下,号称“呈现百分之百真实医患关系”的《心术》更是让观众对“曝黑幕”、“直面医患关系”充满期待。然而,自“五一”后在多家卫视播出以来,该剧不仅专业性颇受质疑,直击现实的力度还被形容为隔靴搔痒。

        医生做手术时能不能聊天?家属不签字,能不能动手术?医生看病该不该问家庭收入?医护人员能戴饰物上班吗?医生怎么可以把女朋友带进手术室?就在观众、网友带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同时,对医疗剧最有发言权的医护人员也纷纷加入“大家来找茬”的队伍,诸如穿白大褂在食堂吃饭,看着头骨的片子说脊椎问题,医生在手术室中不戴口罩、洗手方式不对等技术性问题都被内行“挑刺”,更有很多医护人员被剧中护士一句“血压高低不平”雷得不轻……

        据报道,这次《心术》的创作是六六分别以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卧底”上海的大医院半年的结果。在六六看来,《心术》没有回避收红包、医疗事故、挑拣患者、医生成被告等医患关系中的敏感话题,也没有忽略患者对医生的理解、信任和感激等积极的一面。她将这些内容和盘托出,既不是为了揭露什么,也没打算歌颂什么,只是希望呈现最为真实的医患关系。

        不过,在医生对执业环境怨声载道,患者对就医过程心存芥蒂的当下,《心术》所呈现出的医患关系并没有满足很多人的“期待”。有人说,剧中过于“和谐”的情节完全脱离实际,“医院免费给乞丐治病?还住高级病房?哪有这么好的医院?”“剧中的医生对病人都那么耐心,有问必答,可我遇到的医生怎么老是板着一张脸?”

        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日渐成为目前社会的焦点话题,不少影视作品都把镜头对准了医疗界。《心术》之前,《无限生机》、《柳叶刀》、《医者仁心》到今年年初央视播出的《感动生命》都曾打出过医疗牌,试图以话题性刮起本土的“白色旋风”,不过它们各自呈现的争议已在催促内地电视人思考起这种类型剧的走向。

        “扯淡的多,正事的少;技术性差,说教性强;风格做作,废话太多。”这是一些媒体对国产医疗剧的尖锐评价。

        医疗剧拿什么吸引眼球?除了剧情必须要触及行业秘闻,还会涉及很多医学疑难杂症,并且有强烈的紧张感。而题材稀缺加上拍摄手法粗糙,特别是针砭社会问题上的蜻蜓点水,使得我们的医疗剧如同隔靴搔痒,始终缺少这类题材应该具备的深度和力度。

        在这方面,海外的一些经典医疗剧就显得毫不手软。2003年版日剧《白色巨塔》以尖锐的社会问题作为核心,深刻揭示了日本存在的医疗弊端和医生间为了地位财富而不择手段地勾心斗角;同为日剧的《回首又见他》,描写了发生在医院里外科医生间的理想对立、环境阻力等,刻画了人性的光明面与黑暗面的矛盾;在2010年艾尔路帕西诺主演的电影《死亡医生》里,医生杰克在古稀之年因协助130多名病人自杀获判入狱8年,引出“安乐死”这个至今仍未达成统一说法的医疗伦理难题。相比之下,这些医疗剧更侧重故事背后所蕴藏的人性力量,而不是简单地描写一些发生在医院里的场景。

        据某卫视一位购片人员透露,一年看片几百部,医疗剧所占比例不足2%,而最终被购买播出的,可能不到1%。除了专业性的限制,拍医疗剧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把握度。

        “《心术》不是一剂药,而是一把刀。”关于这部剧所承载的东西,主演海清表示希望大家抱着理性的态度去看,“划开了医患之间的这个脓包,一定见血,一定见疼,但是真正的药在哪里?这剂药方不是哪个人去开的,要靠所有人去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