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5日 星期五

    众人眼中的田守诚④

    “他不是科学家但从来不缺科学探索精神”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5日   10 版)

        第一个育出蟹苗,第一个实践稻田苇田养蟹,第一个解决河蟹苗种性早熟控制,第一个采用淡水储存成蟹越冬……

        长篇通讯《以回报社会大小来衡量生命意义》一文发表后,读者在惊叹于田老河蟹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提出疑问:田守诚只是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何以成为享誉全国的河蟹专家。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到盘锦进行了采访。“田老虽然不是科学家,可是他的身上从来不缺少科学探索精神。”盘山县河蟹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于永清告诉记者:“盘山河蟹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田守诚一次次科研成果重大突破的历程。他总是能在河蟹发展的关键时刻,把关定向,破解难题,前瞻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个产业始终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臧福忱是27年前和田老一起培育蟹苗的人。他说,当时我们中华绒鳌蟹课题小组只有5个人,住在离市区60公里的海边,两间土平房,几张简易床。那时候田老身体就不好,胃病,胆囊炎,第一次实验失败,田老脸色腊黄,说:“责任不在大家,在我。失败了,再来,再失败,再重来!”正是凭着这股毅力,经过整整127天,盘山育出了第一批人工蟹苗。

        盘山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宋宝东说,按常理,80多岁,正是享清福的年龄,可是田老离而不休,终于破解了成蟹养殖的关键环节——扣蟹性早熟难题。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转变,没有这次突破,河蟹作为盘山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就‘支’不起来!

        “计利当计天下之大利。”县委宣传部部长张岩告诉记者,近30年来,田老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却没有一项申请专利,全部奉献给了百姓。如果他申请专利,每一项都能使他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作家刘瑛在散文《宛如平常一段歌》中写道:“峥嵘三十载,田守诚在栉风沐雨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中科学发展。他所具有的,不仅是敢为人先的勇气,是首尝养殖河蟹之鲜的甘甜,更蕴涵了以民生为己任的博爱担当。”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