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光明文化周末·大观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5日 星期五

    文学时空

    幸福:与文学同行

    赵 玙 (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5日   16 版)

        6月9日,初夏这个依然凉爽的清晨,500多名热情的读者等候在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迎接本期“读者与作家见面会”的特别嘉宾——著名作家、学者,曾长期居住于东城区的“老街坊”王蒙。

        以文学作品名世的王蒙,其《青春万岁》等早期的佳作名篇自不必赘述,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笔耕不辍,佳作不断,不仅体现出老作家经年沉淀的思想内涵,更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文学新思维,因此,他也被称为新时期最具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

        “与文学同行”,用这句话来形容王蒙,恰如其分。从初入小学时的遣词造句,到高小时遍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少年时代痴迷于左翼文学,青年时代从世界名著中洞悉人生,最困难的日子里读狄更斯的《双城记》来获取精神上的力量,再到改革开放后接触英美等国的作品……与文学的相知、相守、相伴,为王蒙带来了无尽的幸福和充实的人生——让少时的他认识了大自然的奇妙,在初涉世事时发现了世界的多彩与深邃,让他在需要战斗的时候烧热了灵魂,在经历痛苦的时候得到心灵的慰藉,也让暮年的他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文学主题惯有的肃穆感,王蒙字字珠玑,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人如其文,读王蒙的文字,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他的脱稿演讲也“笑点”不断:他自嘲“年过七十,终无大用”;他引用《格列佛游记》中剥鸡蛋的故事,妙趣横生……这是出色的文学家所具有的语言功力,更展现出一位智者的达观与大气。

        他对文学的脉脉情深,则让人心旌摇曳,为之动容。谈到语言之美,他有感而发地吟起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每每听到宋词,我常常会泪流满面,心想要一辈子都做中国人,只为了能轻吟如此之美的《青玉案》……”

        有读者谈及阅读的功利化和庸俗化,王蒙笑笑,“阅读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也不能光追求趣味性,阅读带来的应该是思索、感动和智慧。和文学同行,精神能比别人充实,认识能比别人更多,看东西能比别人透彻,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东城区图书馆的‘读者与作家见面会’已邀请过200多位作家、学者来讲课,其中不乏声震海内外的大家,王蒙的到来可谓这个活动的重要里程碑。”东城区作协主席韩小蕙说,“王蒙如谜一般,他既是文学家,又是红学家、老庄研究专家,还是一位思想家。我常常思索,他懂得这么多,写得这么多的奥秘在哪儿?”听了王蒙今天的演讲,读者们也许能找到答案。

        (作者为本版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