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4日 星期四

    国际观察

    中丹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4日   08 版)

        胡锦涛主席6月14日至16日对丹麦王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丹建交62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丹麦进行国事访问,是中丹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丹麦王国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两国2008年10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政治互信增强,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人文交流活跃,双边关系发展势头喜人。中国当前正在积极落实“十二五”规划,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丹麦在绿色经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社会福利等方面独具特色,双方开展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此外,丹麦是今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积极协调推动欧盟成员国共同应对当前经济困境,主张中欧加强全方位合作,胡主席访问丹麦对于深化中丹和中欧互利合作都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中丹政治、经贸、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形势喜人。首先是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多位中国领导人曾访丹或在丹出席重要国际会议,丹麦王室主要成员以及丹多位首相、大臣也多次访华,这些高层交往为两国关系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重要政治动力。近年来,两国建立的外交政治磋商和各领域对话机制,使双方从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安全到经贸金融,从地区热点到全球性挑战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更加密切,双方对处于大变动中的世界、对中丹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双方互信逐渐增多。

        其次是经贸关系不断深化。1950年中丹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0.03亿美元,到了2000年也只有13.3亿美元,而2011年双方贸易额已经达到92.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约7倍,与建交时相比,现在一天的贸易额就相当于当时全年贸易额的8倍多,中国已成为丹麦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从国土面积和人口上看,丹麦在欧盟内不是大国,但丹麦是中国在欧盟内第八大投资来源国。截至2011年底,丹麦累计在华投资项目718个,对华实际投资额达21.6亿美元。中国赴丹投资也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对丹投资额达4786万美元。

        此外,中丹科技能源合作成果丰硕。丹麦是中国在欧洲重要技术引进来源地。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自丹技术引进项目616个,合同金额31亿美元。2009年以来两国合作建立了10所涉及癌症、分子、质子引导等领域的研究中心。2010年以来双方共同支持实施了4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今年2月由丹麦资助的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成立,两国绿色发展合作势头喜人。

        另外,中丹两国文化教育交流活跃。两国人民在文化上互相吸引,友好交往越来越深厚。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作品在中国家喻户晓,2010年小美人鱼铜像首次走出国门参展上海世博会,吸引558万人参观,成为中丹人文交流的一段佳话。丹麦的“汉语热”和“中国热”不断升温,中国已在丹麦开办了两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欢乐春节”品牌活动连续在丹举办11年,深受丹麦民众欢迎。

        丹麦高度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认为中丹两国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将使双方受益。丹麦各界都热切期盼胡主席访问,相信此次访问会取得圆满成功。访问期间,胡主席将会见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吕克托夫特议长,并同托宁-施密特首相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举行会谈,特别是规划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对重点合作方向和领域做出宏观指导。访问期间,双方还将举办经贸论坛,中方随访的外长等将与丹方举行对口会见,双方并将签署一系列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合作文件,涉及贸易、投资、科技、能源、教育等诸多领域。可以说,这次访问的成果将是十分丰硕的。

        相信胡主席此访将有力增进两国战略和政治互信,扩大和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互利合作,极大培育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深化两国人民友谊,全方位推动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使中丹关系成为大国与小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也将进一步带动欧洲其他国家发展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本报哥本哈根6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赵广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