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基层变迁⑥·“脚印工作室”:

    出版活力在创新中迸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1日   03 版)
    工作室的成立,让脚印这样的优秀编辑更加如鱼得水。 郭红松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党的十七大报告 

        《尘埃落定》、《暗算》、《历史的天空》、《长征》、《解放战争》、《1901》、《1911》……

        这一本本书,都是近几年来引起过社会热烈反响、值得一读再读的文学精品。它们,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一位资深编辑——脚印之手。

        自从研究生毕业来到这家国家级的文学专业出版机构,脚印已在这里工作了差不多20年。而最近的这10年,是她工作成果的丰硕期。

        不凡的业绩使得脚印在业内享有盛名,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她停下来。今年1月,“脚印工作室”正式启动。脚印的身份,也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变成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第一批具有试点意义的个人工作室负责人。

        为优秀人才打造全新平台

        近10年来,作为中国出版集团的主要成员单位之一,在不断涌动的出版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人文社历经了一次次蜕变。

        人文社社长潘凯雄说,这次成立“脚印工作室”,是社里落实中国出版集团去年8月提出的“骨干编辑创新计划”的具体体现。 

        计划的设想是,以骨干编辑为龙头组建工作室,采取单位与个人共同投资、独立核算、盈亏共担的机制来培育和发现人才,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工作室这种形式已经不算新鲜了,但是对人文社这样的老牌出版社来说,还是一次难得的尝试,希望能在传统出版社的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集团的思路,正好和脚印四年前就曾萌发过的想法相契合。“我希望通过工作室这种新形式,在图书选题方面最大限度地使出版社的品牌优势、发行优势、策划优势与编辑的实力和专业能力有效聚合,实现比过去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政策的配套,近10年来在改革中积累的经验,使“脚印工作室”的运行如鱼得水。5个多月来,从筹集资金到策划选题,从编辑校对到装帧设计,从纸张印刷到发行宣传……在图书出版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脚印都亲力亲为。“成立工作室其实是回归到了做书本来应有的状态。”也许正因此,面对忙碌的工作,脚印乐在其中。

        短短数月,“脚印工作室”已出版了六七种图书。由于直接对社长负责,减少了中间环节,过去需要数月才能确定下来的选题,如今最快半天就能拍板。过去只能在社内进行的校对、美编、印刷等工作,现在也可以由工作室自行选择出版社外的公司,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这种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脚印充满感慨。“那时,从图书选题入手到成书基本要一年。”选题论证过程的冗长、出版环节的繁琐等问题,长期束缚着传统出版社迈向市场的步伐。

        相关政策的支持给工作室提供了最大的后盾。潘凯雄说,社里成立工作室,就像是单独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相关的管理办法、分配机制几乎都是全新的。“在坚持导向的前提下,工作室几乎完全不受旧有机制的约束。”

        为传统名社开拓发展新路

        在当下各类销售排行榜上,有80%到90%的图书是由民营出版公司策划的。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国企的压力日渐增大。工作室的创新机制,不仅为优秀编辑提供了更宽广的工作平台,也为传统出版社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开始做工作室时我就隐隐感觉到,有些事情从我们这儿开始可能就要发生改变了。之后社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所以我得做好,这样后面做的人才会有信心。”对自己的这次选择,脚印带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正因如此,这使得她现在时刻都在考虑必须要做“对”的事情,做有效益的事情。

        工作室今年的计划是做20种左右的图书,份量有轻有重。特别是在头一年,她显得非常谨慎。“今年有的小选题是为了积累资金,以更好地完成今后几部大选题的制作。大的选题的实现有时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从现在来看,情况还不错。”

        和过去把注意力只放在小说上不同,工作室成立后,选题多种多样。“我希望能打破纯文学板块的限制,追求更宏大的‘书’的概念。”脚印这样解释。

        《陈独秀江津晚歌:一个人和一家人》、《张枣随笔选》、《邂逅相遇》……从书架上拿下几本工作室出品的图书,脚印一本本地向记者介绍,像是在展示辛勤劳动后的果实,充满收获的喜悦。“这些书,既有小说,也有纪实文学,有人物传记,比我过去做书的范围更宽了,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

        又拿起一本《回鹿山》,脚印微笑着说,“这是工作室成立所做的第一本书,我打算拿去参评鲁迅文学奖。”作为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编辑之一,选题自主权的加大,为她实施更多好的选题提供了可能。

        此外,从图书纸张的选取,到装帧风格的设计等各项工作,脚印都亲自参与,力求完成得更好。“编辑对她所做的每本书都会有一份想象和追求。”工作室给了脚印实现美好梦想的更大空间。

        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潘凯雄说,社里对工作室的激励力度更大,但同时,工作室要承担的风险也比别人要多。在工作室运行的第一年,出版社会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从第2年起,工作室就完全要自负盈亏了。同时按照合同,以3年为一个周期,还将对工作室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出版的活力,要在一次次的创新中才能不断迸发。虽然3年之后,工作室的运行情况如何还未可知,但对于一家已拥有60年历史的传统名社和一个早已功成名就的名编而言,有勇气迈出这探索的一步,本身,就足具意义。

        (更多内容详见4版《大图解》专版)

        (本报记者 吴 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