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看到阎连科的这本《北京,最后的纪念》书名时,以为是关于北京历史古迹、胡同的纪念文章。然而,只有翻开书时,才会发现这是一本充满自然气息、世外桃源的杂文集。
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就描述了他远离官场、隐居在山林之中悠然自在的生活;法国血统的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则记录了他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而阎连科的这本书可以说内容上是现实版的《瓦尔登湖》,书中描述了他在北京郭公庄711号院田园生活的种种小事——从购买农具、到播种施肥、再到成长收获的种种经历。就在这字里行间似乎可以闻到那股自然田园的气息、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点滴成长,享受着这种与外隔绝的自然而恬静的生活。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倡导着一种“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思想感情。其实是因为发展规划的原因,作者所居住的711号院,要“被”发展成为另一个地方,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要“被”搬离这片桃源。我想,从作者如此细心、如此认真地记录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便可以感受到他对这里的眷恋之情,而在这一篇篇安静又恬静的文字下又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多少的悲恸呢?
田园,一种生活的凝固,有人因为忘记而要拾起,亦有人因为记住而要抛弃。为了忘记的纪念,在一些人的心间。而这本书给人的究竟是一份轻悦还是悲伤,需要依靠读者本身的经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