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丑角爸爸》,突出的感觉是:现实主义“王者归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可是近些年来,在有些人的眼里仿佛只有远离现实,才能出艺术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什么“戏说”呀,“穿越”呀,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的故事都冒出来了。但一阵风过后,除了指责和不屑,恐怕什么也留不下,真正能做到“艺术养心”的,恐怕还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丑角爸爸》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生活质感、思想深刻、叙事独特的好作品。
《丑角爸爸》聚焦于“赵都京剧团”,但并不是正面写剧团的改革和变化,而是以改革开放后近20年的风雨历程为背景,以赵青山父女亲情及两代人的爱情纠葛、人生命运为主线,融入了亲情、友情、爱情和彷徨、苦闷、挣扎、奋斗等诸多内涵,在充满戏剧冲突、机智幽默的生活化表述中,把人物刻画得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当然,仅凭取材于现实生活、“当下人写当下事”,就自封为“现实主义”,那是很不够的。《丑角爸爸》这从现实生活中开掘、发现并撷取的带有现实感、真实感的活生生的故事,会叫你激动不已、倍感亲切。那排练厅里的锣鼓点儿,筒子楼里的拥挤与热闹,那打跟头、拧旋子的小伙儿,吊嗓子、练身段的姑娘……谁看了都觉得真实而自然。依次亮相登场的剧中各色人等,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我们极易沟通,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被感染和同化,仿佛也成了剧中人。这大概就是现实主义的魅力吧。
一般来说,一部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主题、立意,往往是通过人物塑造,在主人公以及其他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丑角爸爸》自然也不例外。说起来赵青山也真够倒霉的,在舞台上演丑角,基本上站不到“台中央”;在台下更有点儿“人不人、鬼不鬼”,平时当“娘娘”一样伺候着的妻子,是剧团里的当家青衣,后来竟弃他而去跟了别人。可面对着花朵儿般可爱的女儿,面对着师妹师弟的苦口婆心,他从痛苦的挣扎中又“活”了过来。那种顽强与坚韧、善良与正义,那对京剧艺术的痴迷、执著与坚守,显示着他正派、敢于担当的人品。他不是“高大全”,他“倔巴”、甚至有点儿“混不讲理”,但在他身上依然是高尚、纯洁的灵魂,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总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丑角爸爸》的故事明显带有悲剧色彩,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甚至包括院团改革,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生机和欢乐,更多的是苦闷、失落和不适应,《丑角爸爸》直逼现实,不回避种种矛盾和各种人生窘态,具有客观真实的品格,自然也要表现他们的人生艰难和苦涩。整个剧团都难以幸免。为了生存,多拉台口,他们不惜“唱堂会”、喝大酒、甚至让女演员去“陪酒”;舞台上,演员很没面子地弯腰捡拾“大腕们”扔上来的赏钱……《丑角爸爸》忠于生活,显示着现实主义“入世”的品格和批判职能,同时,自然还是想让社会关注、关爱这个群体,并给以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