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有个大臣叫张华,善识天文,一次看见天上有宝气烛天之象,就让自己的朋友雷焕到丰城寻访宝物。雷焕在县狱中掘出一对宝剑来,雄曰“纯钩”,雌曰“湛卢”。雷焕自佩其一,其一献与张华。后来张华带了此剑行到延平津口,那剑忽在剑鞘中跃出,到了水边,化成一龙。水中也钻出一条龙来,凑成一对,飞舞升天而去。张华一时惊异,遣人到雷焕处问,雷焕回说,此前曾渡延平津口,宝剑失手落于水中。张华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今天人们说因缘凑巧、因缘会合,多用“延津剑合”一语。
家藏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多个版本,计有:
《我的前半生》油印本,上中下三册(1958年);《我的前半生》大字号、十六开本,标称“未定稿”,上中下三册(1959年);1960年1月,《我的前半生》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版)“灰皮本”(被作者修改、剪贴了的);1962年3月,溥仪亲笔修改的“溥仪修正本”《我的前半生》上中下三卷,十六开大字本;李文达与溥仪三易其稿,九改九校中被溥仪保存下来的1963年9月2日的修改本。
以上各个时期的《我的前半生》版本,是我历经十多年,分四次收集来的,其过程颇称“延津剑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潘家园附近一个叫“双龙”的旧货市场地摊上,首次得到《我的前半生》溥仪亲笔修正本的上编和下编,珍贵的是上面有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亲笔手迹,遗憾的是缺少了中编。此次还得到溥仪亲笔修改并保存下来的1963年9月2日的修订本。
第二次,我在一个许姓老藏家的书籍杂稿中,发现了溥仪亲笔修正本的中篇和1958年春《我的前半生》油印本的第一册和第二册。这样,我凑齐了《我的前半生》溥仪亲笔修正本,这和我第一次的发现相差了8年。遗憾的是最为珍贵的《我的前半生》的母本——1958年春《我的前半生》油印本,缺少了第三册。
一年以后,我又有了第三次发现。这次在琉璃厂意外收获了1958年春《我的前半生》油印本第三册和一册被作者修改、剪贴了的1960年《我的前半生》“灰皮本”,以及溥仪为《我的前半生》亲笔书写的一册素材资料。因为这些都是残本,我花钱不多就买下了,但却和家中所藏凑成“全璧”。
第四次,是我在前两年买回的一批吕振羽先生的旧书籍中发现了1959年秋,根据1958年《我的前半生》油印本印制的大字号、十六开本,以“未定稿”形式印发的《我的前半生》上中下三册。这令我喜出望外。
前前后后,经历了差不多十三四年,终于凑齐了流散的《我的前半生》的几种珍贵版本(确切说是稿本)。为了弄明白《我的前半生》出炉的前前后后所经历的故事,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现在我就以我家所存的几种稿本,进行一下梳理。
《我的前半生》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按照有关资料包括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的说法,这本书实际上是由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整理的认罪书而来。1954年,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展战犯大坦白、大检举运动,要求战犯们拿起笔,通过梳理历史、总结过去,来反省自己的罪责。在溥杰和一些伪满大臣的帮助下,溥仪45万字的自传体认罪书《我的前半生》初稿写成。
1958年春,油印本《我的前半生》共60册,报送到公安部并分送到全国政协、统战部等领导机构。油印本《我的前半生》迅速引起公安部、统战部和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统战部长徐冰批示:“印四百份大字本,分送中央领导同志。”1959年秋,《我的前半生》用大字号、十六开本,以“未定稿”的形式,迅速印出400册,分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和各方面负责人。1960年1月,《我的前半生》第一版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灰色封面,三十二开本,分上下册,共印7000套,规定“内部发行”,限当时的17级以上干部阅读。这就是俗称的“灰皮本”。1962年6月,修改本《我的前半生》,共计50万字,分成上中下三卷,印成十六开大字本,分送各方面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三易其稿、九改九校的《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3月先后于北京和香港公开出版发行。
我把家藏的《我的前半生》所有版本(稿本)摆在案头,一一对照。1958年油印本《我的前半生》(三册)和1959年的大字号、十六开本《我的前半生》(未定稿,上、中、下三册)都在;1960年1月,《我的前半生》的“灰皮本”被作者剪贴修改本也在。除了以上三种版本,家中尚有溥仪亲笔修正的、1962年3月群众出版社印制的《我的前半生》上中下三卷,十六开大字本和1963年9月2日,溥仪保存和修改过的《我的前半生》上下册(清样)。
按照200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全本”《我的前半生》再版说明的说法,他们还有1962年6月“另起炉灶”的“一稿本”和1962年10月印出的“二稿本”。那么1962年3月的大字本应前于“一稿本”;1963年9月2日的修改本应是李文达与溥仪三易其稿,九改九校中的一种。
不知道“全本”《我的前半生》中是否含有敝斋所藏这几个版本。如果我有的,他们那里也都有,那么也就解开了窝在我心中十几年的一个猜想:我的这些个“稿本”,没准儿真的是溥仪先生的旧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