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1日 星期五

    走基层·来自一线的核心报道59

    问“汛”2012

    ——行走江河看防汛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1日 05版)
    武汉蔡甸区汉江大堤,水务人员正在对柴林湾险段进行工程加固。
    本报记者 张春雷摄

        时令至夏,长江、淮河、珠江等主要河流主汛期来临。今年大江大河是否会出现大汛?各地防汛防灾工作准备得如何,能否经得住大汛考验?5月中下旬,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长江、淮河、珠江流域及沿江部分省市。

        长江:汛情来得早来得猛,如何防得住?

        今年,长江流域汛情来得早,来得猛,防汛形势严峻。进入5月,长江干流多处出现崩岸,险情不断。长江水汛来势汹汹,如何才能防得住?

        测报:误差入毫厘

        “这个测量站面积不到四百平方米,但是可以监测降水、蒸发、辐射等七个项目,测量数据从这里报到国家防总,只需十来分钟。”

        武汉汉口江滩上,汉口水文站站长刘少安一边查看测量仪器,一边向记者介绍。做了21年水文站站长的刘少安,经历了“从人工到自动”的演变。

        “现在长江流域有1600多个自动监测点,已经实现水位、雨量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和自动转发,水情预报精确率超过90%。”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办主任吴道喜告诉记者。

        “准确的测报,为做抗洪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不断提高的测报时效,也为抗洪抢得了时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刘振胜说,近年来,先后采用了微机辅助测流系统、GPS定位导航、超声波回声仪测深等先进仪器设备,大大提高了测洪报汛能力。

        预案:灾害来时依法防控

        2011年底,国家防总印发《关于长江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11〕22号),批准了新的《长江洪水调度方案》。这标志流域防洪实施科学防控、依法防控迈上了新台阶,也使今年的长江防洪调度具备更加充分合理的依据。今年,长江防总办先后组织审查了《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组织编制了《2012年度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和《2012年度汉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科学调度奠定制度和技术基础。

        长江流域内各省也均修订完善江河、水库、城市防洪、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各类防汛应急抢险预案,确保今年汛期防汛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史芳斌介绍,湖北省制定了《分蓄洪区防洪预案》,山区67个县市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其中591个乡镇、8020个村普遍编制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基本形成了应对水旱灾害预案体系。

        淮河:大汛或至,如何保安全?

        从预测预报看,今年淮河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有可能发生大洪水。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开展的如何?能否实现大水无大险无大灾?

        技术防汛:措施走在洪水前

        “淮河洪水的突出特点就是上游来水特别快,很容易成灾。”在淮河防汛异地视频会商室,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汪斌看着淮河流域地形图,感慨地说,“多亏了防汛技术的进步,我们如今可以精确推算出来水时间、来水量,在洪水到来之前就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洪水由此变得可控。”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近30年的建设,淮河流域先后建成了淮河防汛通信系统、水文自动测报和实时雨水情信息传输系统等,基本实现了气象、雨情、水情等实时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提高了防汛指挥的科学性,增强了防汛决策的实效性。

        “以淮河防汛通信为例,从无到有,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在淮河流域的防汛调度、抢险救灾、水资源调度、电子政务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利部淮委防办主任徐英三介绍说。

        工程防汛:汛前巡查除隐患

        “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还没有经历过大洪水的检验,但我们不担心。”初夏的淮北大堤,芳草茵茵。正在大堤上巡查的安徽省怀远县河道管理局局长冯宝平告诉记者,大堤巡查早已展开,别说险段险情,就连杂树杂草都早已被巡查人员拔干净,“隐患都被排查了”。

        冯宝平所说的淮北大堤,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的重要部分。近些年,随着淮北大堤等治淮骨干工程的全面建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枢纽和湖泊等组成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基本形成。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安徽省即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汛前检查工作。甘肃岷县发生特大雹洪灾害和湖南小水库发生险情后,省防指再派检查组对小水库、中小河流和在建工程的防汛工作进行再检查,确保汛期工程不出险。

        珠江:洪旱灾害频发,如何防灾减灾?

        六月份,珠江流域将进入主汛期。根据预测,今年珠江流域出现区域、局部性严重洪旱灾害可能性较大。那么,对于珠江流域来讲,如何防灾减灾? 

        备险:水陆空立体防汛

        “险情已处理完毕。”“好,准备出水。”5月23日,佛山防汛抢险潜水队训练基地里,队员正在进行日常训练。

        “队员潜水时发现漏洞险情后,会在原地作浮标,其他抢险人员通过丢沙包等对漏洞进行有效堵塞。”广东省三防办副主任邹振宇向记者说,水下救灾力量从无到有,现成为救灾“轻骑兵”。

        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邱德华介绍,广东已建立覆盖全省的水陆空三防立体抢险救灾体系:“水下有潜水队查险排险、水上有轻舟队搜救抢运、天上有直升机飞行队空中救援、地面有工程专业抢险队抢险救护,出现险情,能半小时内出发、1小时内到达抢险现场。”

        群防:把伤亡减到最少

        珠江流域90%以上的地区是山地、丘陵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

        “截至5月22日,今年珠江流域因灾死亡21人,其中90%以上因山洪死亡。”水利部珠江委员会副主任谢志强介绍说,“我们必须重视群众的防汛意识不强这个‘短板’。”谢志强说,在伤亡分析过程中发现,外来工死亡比例最高,主要原因就是临时工棚和临时住所抵御洪灾的能力差。

        谢志强进一步表示,如何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落实群测群防的各项措施,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所迫切面对的问题。

        本报记者 张春雷 何 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