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只要相信干一行爱一行,再难的事也会做好,再重的担子也能挑起来!”所长史建国坚定地说。河北香河县淑阳镇司法所现有人民调解、矫正帮教、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档案管理等7名专职人员,他们将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成绩斐然,率先在全省开展“三位一体”矛盾排查调解体系建设,接受了中央综治委、司法部、河北省市领导的多次检查指导,作为典型经验和模式在全国推广,荣膺2011年度“全国模范司法所”。
句句说到乡亲的心坎上
前不久,孙止务村有伙人要找事斗殴,司法所同志立刻赶到现场,向当事人了解情况。江西商人温某的生意不好想撤伙回老家,但是欠房租,房东就把设备扣下了,温某带人来想把设备要回去,没想到房东也找了一群人。司法所副所长邵连波一句话说到了温某心里,“做生意不容易,因为那点小钱打架判刑不值得”,其他同事也将房东找来,“越是顶着干越要不来房租,双方各退一步不就解决了嘛,”仅半小时的调解,双方就达成协议。
三年来,该所受理矛盾纠纷排查案件1200余件,涉及人数2600多人,开展各类法制讲座90场,发放宣传材料书籍26000余份,指导和协助村街、企业调解各类纠纷2400多件,这些成绩的背后有赖于该镇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他们从源头上预防,避免“抢险式”的解决问题,着力构筑“三位一体”调解的工作格局。
工作做到细微处
前套村孙某去妻子赵某娘家不拘礼节,未与岳母打招呼,事后发生争吵,孙某将赵某打成轻微伤。赵某找到司法所要求解决离婚问题。司法所在动态信息管理平台上了解到,赵、孙系自由恋爱,结婚十多年,感情基础较好。婚后多次为琐事争吵、打架,但不致感情破裂。尤其孙某已有悔改之意。根据图表上注明的这些细节,司法所史所长找到孙某,“人家与你一起做生意,帮助你还了一屁股债,你不尊重人家父母,还打人,良心长手上啦,还不赶紧道歉去。”一句话说得孙某万分愧疚,赶紧到赵某家赔罪。日前,孙、赵二人已在司法所主持下达成和好协议。
淑阳镇将辖区28个村街逐村绘制分布图,图中按人、地、物进行分类,用不同的图标、数字、颜色标明家庭住址、人员身份、联系方式;包村干部每人分片和分担的户数,复杂的地段和敏感点,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点在图上也逐一标清。在此基础上,成立了106名包村干部,综治、司法、信访全体为成员的民间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深入村街、农户,对28个村街逐户摸底,采集每个家庭的人员信息,逐人录入系统,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新人员信息,随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实现了信息动态化管理。对排查出来的纠纷分门别类,从相关部门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办理,在解决纠纷时,多出方案、优中选优,让纠纷当事人双方都满意。
“讲解”远亲不如近邻
“幸亏你们来了,不然我们这前后邻居的关系就维持不了了,真是谢谢你们了;”王海林说。原来,前些时,所里同志来到姬止务村看到,因为道路狭窄,在盖房后通车不便,村民王海林想将房子向后扩建,后院邻居不愿意,两人在后院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所里同志将两人拉到一旁,看了看现场,确实不适合再向后扩建房屋,所里同志对王海林讲,邻里之间应该互相体谅,换位思考,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如果别人盖房使自己家房前道路受阻,你也不乐意,互相退一步,远亲不如近邻嘛,而且占用公共道路也是不应该的。最后,在所里的努力劝解下,两人握手言和。在把信息动态化管理的基础上,该司法所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作为主要调解手段,就跟自己家里出了事儿一样,他们经常向当事人的亲戚朋友了解情况,把准矛盾症结所在,确保事件的妥善解决。
所以,乡亲们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土地纠纷、邻里冲突、夫妻不和、父子吵架,群众都喜欢找司法所帮忙,因为这里调解程序简便,成本低,也近便,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调解……” 本报记者 任生心
(题图说明:淑阳镇司法所的同志和乡亲们共话麦收愿景。张冬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