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现象。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约为5800万,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这些儿童在生活、教育、安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有了温暖的家
梁文卓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思远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3岁时父母到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过年时才能看到父母。而同在该校读书的王小燕1岁时就随父母到北京打工,两年才回来一次。据了解,该校486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312名。
在这所民办寄宿制学校里,记者看到,学校开设了葫芦丝、口琴、跆拳道等多种课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报名,尽兴地投入其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老师像爸妈”这句话,在思远学校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真心实意的关爱行动。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给学生包粽子、发月饼,使留守儿童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坚持每个月都要给留守儿童集体过一次生日。让过生日的留守儿童走上讲台,讲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同时也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
留守儿童王娇动情地说:“思远就是我的家,在这儿我很高兴,很安心。”五年级学生刘帆的母亲、杨秦龙的父亲给学校写来感谢信说:“贵校让娃住宿就读,学习生活环境安全、优雅,老师教法得当,你们替我们当爸当妈,让我们少了许多后顾之忧,孩子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深深感谢你们!”
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每逢“六一”,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妇儿工委协调各成员单位领导,深入偏远山区,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送图书器材,为贫困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送去慰问款物,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代理家长、结对帮扶、爱心父母大联盟……各地妇联积极组织关爱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妇联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运用好妇联组织各级维权网络和12338热线等有效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各项权益。
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始终是全国妇联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一些地方已将这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民生工程。甘肃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百分之百覆盖行动”,在全省每个乡镇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湖北省发改委与省妇联共同实施“留守家属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利用农村空闲场所建立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托管服务,同时也为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健康检查等服务。江苏省启动的“儿童快乐家园”项目试点,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办法建立快乐家园。
家教环节不容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家长怎么看待考试分数……为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陕西省石泉县城关镇向阳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利用务工人员返乡时机,通过组织参观、培训等,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全国妇联还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进行了明确规范。依托中组部远程教育网络,制作了18集专题电视教学片。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合作创建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加快家庭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
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创建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等,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安徽省妇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2385个,申报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儿童之家14个。通过“儿童友好家园”、“健康宝贝课堂热线”等项目,邀请专家深入农村为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搭建亲子互动平台。
本报记者 李海秀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