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虽然地域面积不大,却是江苏省内唯一一个既沿江又沿海沿沪的县市,成为江苏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举足轻重的“东大门”。自2001年中德两国总理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以来,太仓吸引了众多德国企业家在当地设厂,成为中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2011年又成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区”。
不过,德资企业大多依托的是精细化的先进制造技术,对当地企业工人的要求十分严格,太仓必须寻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早在2001年8月,太仓市广播电视大学、太仓工业学校、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三校合并升格组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之前,便与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及慧鱼公司合作,创办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熟练工,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革,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成功实践者”。它是如何结合实际实现“本土化”的?这或许能对职业教育领域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为此,记者走进健雄学院进行了深入采访。
区域发展“倒逼”教育变革
凭借与上海的“零距离”,能够与上海的德资企业形成产业链,太仓受到德国人的青睐,已有舍弗勒、慧鱼、托克斯等160多家德企入驻,使太仓成为全国德资企业发展最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些落户的德资企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为主,且具有技术含量普遍较高的产业特色,需要大量本地优秀技工。现实情况却是,德企在德国享受完善职业教育配套,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很多时间在企业实践。“当时太仓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还很薄弱,实践时间短、仪器落后,进入企业后还要很长的磨合期,难以满足德企的需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锋教授介绍说。
在太仓市委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德国“双元制”模式被引进到太仓,该模式实施“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的模块教学,大大提高了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学生一毕业即能顶岗操作。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太仓将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产业结构的调整,倒逼职业教育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育必须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大批企业急需的人才。学院副院长陈智强认为,“双元制”一头连着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企业,正好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内在需求。
在与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成功合作的基础上,2004年,健雄学院又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每年招收100名中职学生,进行“双元制”培养。从2006年9月开始,继续与该公司合作,每年招收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20名,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
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双元制”本土化
在“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中德培训中心),德国专家马库斯·克莱门特正手把手地教实训学生制作模具部件。该中心主任张宏杰介绍,中心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发展的道路,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毕业考试均由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提供组织。“学员在参加并通过由德国工商行会组织的毕业考试后,将获得其颁发的职业技术证书,并能直接进入德企工作。”
尽管双元制是世界著名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但由于制度、文化等诸多差异,在引进过程中,并不能全盘照搬。魏晓锋表示,德国“双元制”的精髓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和”,“其本土化的要义,就是学校跟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实践经验,成功吸取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精髓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定岗双元培养模式”。
魏晓锋介绍,所谓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双元制”本土化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工学交替”和“2+1”定岗双元培养。
陈智强解释,“工学交替”中,企业的作用贯穿于学生整个三年的学习生活,企业往往针对岗位精雕细琢全程参与培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订单培养模式。而“2+1”则是在“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学院为主、企业为辅,充分体现了“双元制”精髓,是健雄学院在太仓本土大规模实施、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涵盖现有24个专业所有班级和学生。
着眼区域发展,延展“双元制”内涵
为迎合产业发展、使“双元制”日趋完善,健雄学院已先后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合作,启动金属加工技术方向职业资格培训;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合作,开设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构建起突出“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魏晓峰表示,“双元制”能在健雄学院“落地生根”,当地政府的身影清晰可见。作为太仓唯一一所高校,健雄学院应深化“双元制”本土化内涵,以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从而真正实现本土化。
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在健雄考察时表示,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在健雄的成功运作,不仅有助于中德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层次合作,还为太仓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针对太仓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瓶颈,健雄学院还将“双元制”延伸到研究生培养层面。2010年7月与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组建“健雄联合研究院”,针对太仓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已引进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大四、研二学生来太仓进行“双元”培养。目前,共建院校增至10家,已有MPA、MBA等7个专业的200多名研究生入学。
“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梯队满足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撬动太仓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魏晓锋说,学院在进行“双元制”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的同时,还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研究,开展了“双元制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双元制”的精髓、“双元制”在高职等关键问题,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改革的实践,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向新的台阶。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