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

    “第一书记”行动在山东省铺开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6日   01 版)

        最近,临沂大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来自山东省省直不同单位的“第一书记”。他们带着各级党组织的信任和嘱托,带着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走进临沂大学接受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

        “力争3年让90%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不改变后进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这是“第一书记”们在培训班上作出的郑重承诺。

        要啃就啃“硬骨头”

        “我志愿到贫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传统,弘扬党的作风,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

        4月14日上午,来自山东省171个省直单位的582名“第一书记”,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前庄严宣誓。宣誓结束,他们分别开赴省内582个贫困村,开始“抓党建促脱贫”行动。

        脱下皮鞋穿上布鞋,走出机关走向田间地头。“第一书记”们要用实际行动表明怎样才是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好干部。

        57岁的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冯来友,是此次派出的“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其服务农村的激情却不逊于年轻人。“年龄不是问题!姜还是老的辣,我这把老骨头照样能啃‘硬骨头’!”冯来友抛开名利,不计得失,他用自己退休前的选择告诉人们什么是服从安排,什么是为党分忧。

        此次选派出的582名“第一书记”,处级干部占30%以上,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40.7岁。来自机关的240名,占41.2%;企事业单位的208名,占35.7%;高等院校的134名,占23%。

        582个贫困村集中在枣庄、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8市的老区、山区、黄河滩区、盐碱涝洼区、库区,是山东省贫困地区中贫困程度最高、自然条件最差、扶贫开发难度最大的“硬骨头”。

        赴郓城县杨庄集镇任“第一书记”的孙焕军说:“我会牢记我们今天立下的誓词,它是我们‘第一书记’的铮铮誓言,是动员令,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始终牢记、铭记于心的原则和准绳,是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遵守的‘指南针’”。

        想着百姓的事,心就纯净了

        “第一书记”们在接受党性教育途中,从孟良崮下山时,有位同志在路边的小道上,买了几个万花筒,他说:“等下乡对接时,送给村里的孩子们吧!”

        来自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的“第一书记”孙世格说:“当一名机关干部,心里时时想着百姓的事时,他的心就纯净了,他的感情就升华了,他的行为自然就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从现实情况看,一名干部可能在知识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只要对群众有感情,再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感情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但能力永远弥补不了感情的缺失。”

        “第一书记”们中有一些本身就是来自农村,他们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经过在培训班上的学习,对“第一书记”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冯来友说:“不能为脱贫而脱贫,眼睛只盯着项目,为村里搞上几个经济项目,就撒手不管了。留下帮扶村子脱贫致富的方法和不走的工作队才最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扎根农村、下大力气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从软硬件上同时下手。”

        “第一书记”们中还有一部分人从未下过村。驻村,与村民同吃住、共劳动,在大多数干部眼里,无异于另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过去他们不仅陌生,也难有理解的动力。“第一书记”的行动,就是要让这些城市里的干部们真切体验贫困地区的真实生活,感受基层民情、民心,从而打通隔膜,拆除城市与农村无形的墙,让两种生活交汇。

        来自大众报业集团的“第一书记”王洪亮说:“当年,为什么人民群众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奉献给共产党?我想他们对于主义、信仰未必有深刻的理解,他们或许就出于一种朴素的感情,共产党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就把他们当亲人;共产党能牺牲生命保卫老百姓,他们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党。这就是真实的鱼水深情。革命成功了,我们成了执政党,渐渐地,有些人淡漠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我们这些‘第一书记’到村里去,帮助脱贫致富、改变面貌,这也是去报恩。”

        鱼水深情新篇章

        “第一书记”是个沉甸甸的称号,特别是从省直部门直接下到村里,在基层干部群众眼里分量很重,不仅仅是高看一眼,要求也会更高一层。实事求是地讲,干部下基层并不难,难的是真正有所贡献、得到锻炼。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参加扶贫工作的同志,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制定好脱贫规划,与省直行业扶贫单位搞好工作对接,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完成脱贫致富的任务。”

        “第一书记”们经过调研,为自己提出了目标: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实现“五个明显”,即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里有致富项目,90%以上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村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第一书记”张宏明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自愿报名、组织挑选,要向前、莫回头,真干、实干、干好,努力向党组织和广大村民交一份合格答卷。”

        “驻村的过程就好比驻村的路,可能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但是只要我们沉住心、稳住神、迈开腿,干好工作,就一定能够趟出一条平坦宽广的阳光大道。”“第一书记”王其成信心满满地说,“油已加满,鞍已上马,我们准备好了,擎着信仰,背负重托,向农村开拔!”

        省长姜大明说,如今,“第一书记”行动已经在山东全省铺开,“第一书记”们要将他们的热情和汗水挥洒在齐鲁大地,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农村党建的工作队,脱贫致富的服务队。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宋 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