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他让我们发现人生的使命

    ——老党员苗为民感动人大学子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4日   06 版)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一书中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谢谢苗为民校友,让我们反思使命之所在,让我们能够带着头脑和灵魂,在用力用心用情的反思中出发。”中国人民大学2011级法学硕士杨子强说。

        苗为民,是杨子强的校友,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在今年3月之前,绝大多数人民大学的学子并不知道他们有这样一位学长。而苗为民,直到4月10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也并不会想到他会在母校的学弟学妹心中掀起如此汹涌的波涛。

        苗为民1934年出生于安徽太和农村,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他谢绝学校的挽留回到家乡太和县,做了一名高中老师。此后他一直在太和县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用心用力地工作,教书20年后,又成为一名司法人员,直到退休。

        让杨子强和他的同学们震撼的事情发生在2012年3月24日。他们所不知道的这位老学长——身患晚期胆囊癌的苗为民签下了承诺书,提出愿在自己去世后捐出遗体器官,并留遗嘱将自家农村祖宅捐出来作儿童图书室。“我将遗体器官作为最后一笔‘特殊’党费捐出,用来救助病人。”

        “我教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二十多年,生死这是规律,谁也逃脱不掉,我的尸体能有用处,对医学研究(有用),我也愿意贡献。烧了不是烧了嘛,有什么用。”这一句朴实的话振聋发聩,让所有人感觉到豁达的生命态度以及“党员”这个词不一样的分量。

        4月10日,苗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和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5月16日,他生前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座谈会,师生们一起缅怀这位让人民大学骄傲的学长。

        杨子强说,“继承和发扬学长的精神财富,不仅仅是怎么看,更重要的是怎么做。说到做事的方法论时,我们常常提到‘用力、用心、用情’这六个字,作为一名人大法律人,我们应该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对谁用情?用力,绝不仅仅指在图书馆拼搏,更多的是肩负起社会责任,走向民族、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用心,也不仅仅指敏锐观察、厚实积累、干练行事,更多的指的是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论与实践的隔离、急功近利与长期奋斗的矛盾,我们是否有一颗坚韧之心。用情,不是来自树林里的约会,而是我们是否仍然记得选择法律时对法治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苗为民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叫对党的忠诚和对于人民的奉献,也感染了我们,更鼓舞了我们,去基层,去一线,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2010级法学院国防班董晓瑞说。

        (本报记者 李玉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