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4日 星期四

    给大学生个性发展搭建空间

    ——记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特色办学理念

    《 光明日报 》( 2012年05月24日   06 版)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为该院“文华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揭牌,并参观了2008级机电专业学生张帆在学校创办的“张帆创新工作室”和2008届电信专业毕业生李宇迪创办的“宇迪创新工作室”。这是该院给学生创业“空间”的一个措施。

        记者在“张帆创新工作室”看到,张帆同学在校拥有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6项产品创新课题,现已完成其中26项课题。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加入了中国发明协会,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参评中进入前200名;在2012年他被评为“2011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前10强,获得“科技创新年度人物”称号。

        毕业生李宇迪于2005年在校期间研制的“高性能低畸变电子镇流器”获得国家专利,他应邀参加第八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许多企业想要购买这项专利,甚至一家外国企业出百万元的专利费。2008年他在毕业后,放弃月薪万元的工作,选择了白手起家艰难创业之路,创办了“武汉奥迪尔照明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兼技术总监,用专利为社会服务,获武汉市大学生创业明星称号。

        据刘献君介绍,文华学院在9年的办学中,已经逐步找到了独立学院办学的规律,办大学就是要办出一个氛围,办出特色。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2006年他们提出了办个性化教育特色的大学,努力探索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此后,该院提出了“立志、空间”的个性化教育的思路,在实践中探索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新途径。

        该院帮助学生“立志”,把学生发展引导至正确的航道上来;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能力;实施针对性教学和个性化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潜能导师,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潜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现在,个性化教育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涌出了一批像张帆、李宇迪一样的学生。

        为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激发潜能,该院将学生参加社会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竞赛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和检验平台,仅在2010-2011学年,该院学生就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各类学科专业和技能大赛38项,其中全国性竞赛17项,省市级竞赛21项,共获得各类奖765项,获奖学生达837人次。2011年12月,在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文华学院参赛团队的设计作品“绿色生态窑洞”荣获“最具生态可持续奖”,该院成为本次比赛“十佳”奖项获得院校中唯一一所独立学院(民办)院校。

        据了解,在进行个性化教育探索和实践后,近年来该院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2010届热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机械专业94%、电气专业97%。2011年船舶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机械专业达100%。全院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保持在90%以上。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本报通讯员 陈思中 童 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