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基层文化大家谈29

    干部要多和文化界人士交朋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02版)

        河北省霸州市委书记 杨 杰

        我非常赞赏一句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一个民族没有了精神支柱,就像一个人没有精神光有躯体、没有经络光有血肉,很难有灵气。我认为,干部队伍对文化要有一种正确的理念和认识。

        讲文化传承,首先应把机制、体制建立起来,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传承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正是需要通过学习来涵养的,主要是培养成一种兴趣。基层干部应该自觉、主动去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会影响和改变自己,还会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特别是下一代。

        学习型社会不是虚的,而是实的。提倡飘满书香的城市,首先要有这种氛围。有多少领导干部没看过《红楼梦》这些名著?不读原著怎么能领会那些思想内涵?它对社会的教育意义、对后世的启示功能,如何能体会?我经常建议同事周末去博物馆看看,慢慢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可能某一次对某一幅画的认知就能够激发兴趣。另外,干部要多和文化界人士交朋友。在周末或节假日,请文化界人士在家里聊聊,听听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领导干部要有这种意识:听内行人说内行话。这种交流,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直接地了解文化界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可以让文化界人士了解政策和导向,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中华民族是仰望星空的民族,几千年来对文化的崇尚,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传统的、民族的、经典的东西,是我们文化的魂,必须传承下去。文化自觉是在精神层面,是一种使命,不是为了好听、好看,不能仅仅停留在抓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而是应该站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来把握。 

        现在文化产业喊得响,大家对文化产业都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实际上文化事业也好,文化产业也好,追求的最直接的效果,应该是精神。不管是什么项目、什么品牌,不管是办学校、做展览、做动漫,产品应该为社会提供一种精神食粮,让人受教育,让人长知识,这是文化的作用。所以,文化的效益不能纯粹用经济效益去衡量,应该有更多精神性、理念性的因素,让人从中受启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