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作家黄传会一直在路上。
在他看来,报告文学是从“实际”中“走”出来的,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也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
于是,他的文学创作始终与土地贴得很近。
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以来,黄传会就坚持一个原则,先“走”后“写”,先进行扎实的采访,再作艰苦的创作。走着走着,黄传会上瘾了,作品也一部接一部。
20年前,他深入到我国十几个省(区)的六七十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了数以百计的失学儿童和山村教师,创作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和《中国山村教师》。
七八年前,他深入到几个大城市的农民工群体中,掌握了大量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创作出了《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
2010年,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时,他又走进了这支由80后、90后农村青年组成的队伍中,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创作出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
从2011年开始,他又走进另一个群体——1951年,刚刚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派遣275人组成潜艇学习队,前往旅顺口,向前苏联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支队学习,经过3年的潜心苦学,筚路蓝缕,终于组建了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黄传会发现,这些健在的“老潜艇”,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的每一道皱纹,都深藏着人民海军的一段创业史。他把自己的感受融入笔端,作品即将面世。
“作家必须走出书斋,去直面现实生活。如果作家不去关心群众的生活,不去体察人民的愿望,不去把握群众的需求,不去为民众代言,还要你作家干什么?同时,这也意味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众心理,作家特别是报告文学作家,不应该逃避现实,不应该回避矛盾,不应该装聋作哑,社会责任感是最基本的担当。”黄传会常常为自己是一名报告文学作家而自豪,因为他始终认为,生活对于报告文学作家的馈赠是最丰厚的。
通过不断地“走”,黄传会对“作家”这个称号有了全新的认识。20年前,他到广西一个叫汤那囤的小山村,调查失学儿童的情况。刚巧是开学的第一天,五年级有五个女生由于家庭贫困而没有来报到。他找到了这五个女孩子。黄传会至今记得,在寒风中,她们都穿得非常单薄,用纯净的目光望着他。黄传会问她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她们的回答是“想读书”。后来,他在《托起明天的太阳》中以一章的内容写了这五个孩子。
10年后,黄传会重返汤那囤,问起五个女孩的情况,答复是由于得到希望工程的资助,她们上了大专或中专,都有了工作。他来到其中一个女孩的家里,惊讶地发现在昏暗的屋子的木板墙上,用粉笔歪歪斜斜写着的两个词“希望工程”、“海军作家”还依稀可见。
“当时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我想,这也许是这位女孩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后的感言和对一位作家的思念。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海军作家’四个字,看成是所有的采访对象对我的激励和鞭策。”黄传会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