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光明时评

    “小升初”考验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胡乐乐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02版)

        5月21日的《光明日报》报道了北京“小升初”的激烈竞争:“如果一个孩子想要进入理想初中,那么他的生活将是这样的: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他要进入‘占坑班’学习,要力争上游,争取考进前三班。其次,要在体育、艺术、科技中学习一项特长,并尽量考取更多的证书,以便成为特长生。同时,还要在班级成绩优异、积极参加活动争取获得区、市级三好学生以便取得推优资格。”

        “小升初”的“占坑班”以及各种培训班,带来的危害十分巨大。首先,造成家庭教育支出的巨大重负,以及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压力。其次,为权力寻租、行业腐败留了机会,一些资源掌握者以赞助费、中介费、活动费等各种各样的名义,公然索要或暗示贿赂,中饱私囊,严重践踏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小升初”难题产生的原因,本质上讲是非常简单的——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稀缺,不能满足适龄孩子的迫切需要,严重的供求失衡引发了激烈的竞争。因此,若要从根子上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大力建设大量办学硬件、软件无太大差别的初中。这需要各级政府下定决心,切实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在起码10年的时间里,以公平的、持续的、大力度的投入逐步扭转现状,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疯狂的“小升初”背后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异化——很多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是否出人头地的标准是能否进入重点初中,进而进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找到好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忽视了“小升初”背后复杂的社会动因。在优势资源有限且集中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客观上无可避免,差别只是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而已。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不能仅靠“淡定”的家庭教育态度抹平。

        当然,若要进一步破解“小升初”难题,还应适当支持和发展私立教育,以便缓解优质公立学校不足所导致的入学难。公立学校是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建立和运营的,应该保证任何适龄学童都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因而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严格坚持“就近入学”原则。而私人出资兴建的私立学校性质完全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合情合理地择校。在自由竞争和政府监管之下,完全有可能涌现出一批优质的私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立学校面临的压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