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

    观察

    聚焦利率市场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2日 05版)
    朱慧卿/CFP

        5月10日,央行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研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途径。

        今年初,央行官方网站刊登了行长周小川去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的旧作。温州获准金融试验区后,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案和路径;随后在5月3日中美第四轮战略经济对话的记者会上,周小川明确表示,金融市场的重要价格应主要由市场决定。

        政策信号频频出现的背后,是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脚步。利率市场化之路如何走得稳健顺畅?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利率机制。

        周小川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进一步推进,也正在设计论证之中。贷款利率可先行一步,存款方面可通过促进替代性负债产品发展及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方式推进。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从全球范围看,很多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经济体已经陆续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今年初,国内银行业集体陷入“暴利”漩涡之中,银行高利润饱受舆论强烈抨击。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高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政策性的高利差持续时间过长。资料显示,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利差大都保持在3%左右,银行营业收入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存贷款利差。

        “老百姓存款负利率并承受较高物价,实体经济又受到冲击,银行不应继续躺在利差‘保护伞’下坐享其成,推行利率市场化改变其传统盈利模式势在必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

        利率市场化在国内也不是一个新命题。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2003年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历经多年存贷款利率同步调整,到目前为止,除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以外,已全部实现利率市场定价,外币存贷款利率也早已完全市场化。

        来自金融体系内在的市场化动力也愈加明显。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强劲,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保持在5%左右,跑赢CPI和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特别是质量较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发行票据和企业债进行融资,其价格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轮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得到了补充,而且已成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得到极大改善,初步具备了根据风险成本进行差别定价的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的价格竞争压力。

        “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工作重点将是取消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这也是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在日前召开的“两岸金融高层论坛”上指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期公开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已离启动和突破非常近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改革的实现路径逐渐清晰。

        对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影响

        无论对于以往收入来源单一的银行,还是国内的企业与个人,一旦推行利率市场化,其所带来的影响都将是长久而深远的。

        “从内心来说,利率市场化让银行感到不安,将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坦言。面对箭在弦上的利率市场化大势,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存贷款利差收窄。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充分,往往引起利差缩窄。同时,存款的稳定性会降低,由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将会出现差距,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资金将更频繁地在金融市场间流动。”陈四清分析指出,存款稳定性的降低,会给银行带来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尽管存在上述种种挑战,但陈四清认为,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一个更加高效的金融市场建立与完善的过程,将为国内商业银行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银行创造难得的机遇。

        首先,商业银行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可以区别定价以反映风险水平的个体差异,实现资产结构的主动管理与优化。其次,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的转化会更有效率,资源配置会更加优化,企业的经营活力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此外,高度竞争的环境客观上增强了银行创新的动力,有助于提升银行竞争力。

        专家普遍认为,银行完全自主定价后,无论企业还是老百姓个人都将有更多的选择。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客观上将鼓励银行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有效降低资本的价格,提高利润率,换言之,个人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会相对进一步“价廉物美”。

        银行业版图或将就此改写。巴曙松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对商业银行的一次洗礼,会导致银行业结构的洗牌与整合。“一方面利率风险的上升和银行数量的减少,使得优秀银行的集中度上升;另一方面,银行将致力寻求新客户,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解决融资难的好契机。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银行的竞争力反而上升,会出现许多小企业崛起的现象。”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利率市场化改革远非单纯的利率问题,它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汇率制度、金融监管体制等因素息息相关。“利率市场化既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身诉求,也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在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明显暴露之后的必然选择,不能一蹴而就。”巴曙松说。

        经验证明,较为成功的利率市场化路径大多具备几个特点:一是分阶段逐步推进。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用了16年,台湾地区用了14年,印度用了13年,大体遵循了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先货币市场和同业市场、后零售市场的顺序。二是利用产品创新寻找突破口。三是在相对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实施。同时,良好的金融监管框架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也有助于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施。

        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后利率的走势仍需判断,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与国内经济增速趋缓并存的复杂环境下。周小川表示要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在通胀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推进改革,商业银行在自主定价过程中就有双向压力,表现在价格上就是有上有下的走势;反之,如果通胀比较高,会形成价格上涨预期,这样即使实现了自主定价,也容易出现价格单边走势,导致改革中途受阻。他同时也称“改革条件不可能百分之百具备,只有利没有弊的改革是不存在的”。

        周小川在文中称,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于一些“病号型”、“重病型”金融机构,暂时还不能给予过大的定价权,否则还是缺乏自我约束,还会出现高息揽储、搅乱市场等问题。只有达到自我约束标准的金融机构方可给予更多的定价权。“在全面实现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之前,往往是质量越差的银行越敢提高存款利率。”

        “目前最迫切的是突破存款保险制度,这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并且还要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抵御利率市场化后可能产生的存款风险势必要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以切实保护存款人利益。

        在巴曙松看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核心在于金融创新,通过创新出新的不受监管的金融产品,对现有的存款和贷款形成替代和挤压,实现从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双轨向市场利率单轨的平稳过渡。

        (本报记者 温 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