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1日 星期一

    艺术本质的追索

    作者:周 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1日 14版)

        “讲话”精神首先包含着对文艺工作者需要强化注重现实精神的要求:即人必须追随时代前行的辩证观念。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随环境变化的不同要求,战争岁月的倡导和和平年代的要求不一,计划经济年代和市场环境下的任务不同,但文化艺术的恒定性是绝对的。在这里,跨越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的精神价值锤炼,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情感投入,以及寻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要求是一样的。这就是毛泽东《讲话》在精神实质上要抓取的本质。因为文艺就是人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创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现实抚慰都取决于情感的根底。

        其次,《讲话》精神还包含着对文化艺术的借鉴创新的强调:即必须守住文化的底线。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7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不强调这一认识的重要意义。文化需要在不断继承中积累推进,舍弃文化的传统对于文化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在市场化的必要进程中,偏重市场的商业欲求只能是一时需要和暂且的手段,却不能是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近年关于《白毛女》中的喜儿被侮辱与杨白劳欠债还钱的认识上,有些不顾历史文化的反向议论,对于鲁迅等文化名人文章是不是要大幅删减出教科书等等的争议,都显露出现实的功利性而伤害文化传统的趋向。我们需要强化守住文化底线的认识,否则文化根基的断裂将贻害无穷,也会伤害发展的和谐性。

        第三,《讲话》精神也包含着对文化艺术创作的厚实所在的提示:注重鲜活的生活气息。这自然是常识性的却未必被时刻牢记:“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创作的生活感受对于文艺作品而言极其重要,受众也许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领受的方式和情感接受方向,但接受者看到作品中的生活薄厚、深浅的能力一定不可低估,由此创作深入生活的意义也必然重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