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灯彩市级传承人 温华德:
我自小对石城灯彩情有独钟,已从事灯彩研究50多个年头。石城灯彩集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制作等多种民间文化艺术于一体,通过歌、舞、戏、灯多种表演形式来叙述故事和表达群众的美好期盼,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2008年,石城灯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石城灯彩节目《龙腾鼓欢》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并获得民间广场歌舞展演金奖。
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看、最喜欢学的就是石城灯彩表演。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石城县从事灯彩表演的专业人员有620多个,每个村至少有一个灯彩队。可是现在,老一辈灯彩表演艺人逐渐老去,年轻人因为学习灯彩表演非常辛苦,没有社会保障,经济效益又不高,所以宁愿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愿留在家里学灯彩、吃“灯彩饭”,就连以前的一些表演骨干也纷纷转业,石城灯彩传承青黄不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作为石城灯彩市级传承人,我看到这种现象心里非常着急。我曾尝试说服儿子跟我学习灯彩,他却回答说:“要是我跟你学灯彩,家里人谁来养活啊。”一句话引起了我对石城灯彩传承的深思。
前年,在我的提议下,县里开展了“‘石城灯彩传承人’评选活动”,评选出21位县级灯彩传承人,并对传承人进行适当的补助。一系列措施让我看到了灯彩传承的曙光。但是,我认为这仅仅是开始,要将石城灯彩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下去,还需要给予多方面的扶持。
希望国家加快完善非遗保护体系,让非遗保护有坚强政策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高补贴,为非遗传承人提供社会保障,增强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非遗人才的辐射作用,通过建立民间非遗保护协会、组建民间非遗表演剧团等方式,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合力。
(本报记者胡晓军 通讯员陈小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