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从“大校”到“强校”的蜕变

    ——扬州大学采访感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14日 06版)

        20年前,扬州大学开辟了高校合并办学的先河,以“大而全”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20年后,扬州大学发展如何?拖着庞大的身躯,能否走得稳,走得快?带着问题,记者走进这所学校采访。几天下来,记者不仅看到了20年来扬州大学从“大校”到“强校”的蜕变,更感受到了其20年不变的土地情结和蓄势待发的强校资质。

     20年,实力在增强

        合并前,底子薄弱的扬州医学院在江苏高校中排名末位,合并后,扬州大学医学院已有基础医学等7个硕士点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点。这让该学院副院长史宏灿教授惊喜不已,“合并后医学院借助于崭新的发展平台,实力与日俱增。说到底,今天的成绩就是受益于合并办学”。

        如何理解崭新的平台?面对疑问,史宏灿带领记者来到重大疾病防治与药物研究中心实验室。“这里的流式细胞仪、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等高端实验仪器都是学校提供资金购买的,加起来近1000万元呢!”史教授介绍说。

        看得见的平台为医学院引来了雄厚的师资,众多海外专家学者慕名而来。史宏灿说,不久后,来自美国的著名儿童医院科学家郁多男将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出现在这个实验室。

        与医学院不同,扬州大学文学院在合并前就颇具影响,合并后,优势学科能否稳中求进?该学院姚文放教授用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文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800多篇,出版论著80余部,目前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有1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合并后,扬州大学面临着学科多而重复的难题,如何整合、重组资源成为了关系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扬州大学用20年的实践证明了其进行学科配置和资源整合的成功。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王金玉教授就深刻感受到了学科间的交叉与集成力度。他说,目前学院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有4个是与其他学院合作的。比如,2007年与体育学院合作申请到动物与人类运动比较科学博士点。

     20年,从未离“地”

        大学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学科价值,取决于他如何用学科作出服务。为师者,概莫能外,为农者,犹是如此。

        这些天的采访,记者听闻了一个又一个服务农村的故事,见了一位又一位农民的“保护神”,农学院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张洪程教授就是其一。

        来到张洪程教授的办公室,这里光线昏暗、空间窄小。“您是教授又是农学院党委书记,怎么办公条件这么苦?”记者不禁问道。

        “什么教授、书记,那都是虚的,我就是一普通农民,稻田才是我的办公室。”张洪程笑答。

        2002年至2004年,国家连续3年粮食总面积、总产、单产滑坡,张洪程坐不住了,带着学生们白天在田里、晚上在实验室,终于研究出了水稻丰产定量栽培技术,创造了攻关田亩产937.2公斤、百亩连片亩产898.9公斤的纪录。张洪程说,有才,才有岗,而岗要扎根于服务二字。

        这几天,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正忙着跑“基地”,看看哪里最需要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又高又瘦的张瑞宏穿着俭朴,提着个布袋来到一片空地前,这里停放着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用具,虽然机器破旧,却是张瑞宏的宝贝。其中,条根条播机是张瑞宏的得意之作。

        去年,张瑞宏在灌云县调研时发现,农民们宁愿冒着被罚款的风险焚烧秸秆,也不情愿将秸秆埋在田里。原来,秸秆在土壤中腐化前要吸氮,造成与小麦争肥的局面,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了解情况后,张瑞宏立即将5名学生组成的小分队驻扎在灌云县近两个月,研制出了这辆条根条播机。“条根条播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秸秆切碎、条耕、深施肥、播种、镇压五道工序,有了它,村民可以在不用先深埋秸秆的田里直接播种,而且效果很好。”张瑞宏说。

     20年,蓄势待发

        文学院青年教师陈军把扬大喻为人,他说,二十而冠,现在的扬州大学蕴含着活跃的生命力,正蓄势待发。

        2009年,陈军的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是近10年来,江苏省中文专业论文第一次入选。但在陈军看来,这样的成绩出现在扬州大学一点也不奇怪。

        陈军说,扬州大学分派青年教师群体出国进修,实实在在地培养活力因子,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智慧。刚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回来的张华对此深有感触。访学的半年里,张华对国外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印象深刻。回来后,张华在医学院博士论坛上将自己的感受与在座的师生分享,在教师群体中引发了关于课堂改革的激烈讨论。史宏灿告诉记者,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他们从国外取得“真经”,敢于用于教学实践,是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的领路人。

        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只是扬州大学“以教师活教学”的一个缩影。在扬大,留住自己的学生当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举措。以旅游烹饪学院为例,这里的教师几乎全部出自扬州大学。虽然众多学子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烹饪大师,但他们依然留在母校,为扬州大学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韩灵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