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7日 星期一

    考试创新的魔力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改侧记

    作者:杨克功 钱炜坤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7日 11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创新考试模式,收到良好效果。不久前调查显示,学员对“考试对学习促进作用”的满意指数,已从半年前的46%提高到65%。

        尖子生“走麦城”

        两年前,尖子生李岩在电子设计大赛“走麦城”,至今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引人叹息。考试门门优秀、理论扎实的李岩,因“忽视实验室的印证和运用”在夺奖中败北,引起院党委“一班人”思考:现行的考试模式存在弊端,原因何在?他们带队深入教研室、学员队调研,发现时下的考试题目全部来自题库,实践运用少、发挥余地少;只要考前突击突击,下功夫背背理论、做做历年考题,就不愁考不出好成绩。

        变“考分”为“考能”

        院党委“一班人”决心变“考分”为“考能”。他们专门成立命题小组,围绕检验学员知识运用能力,改革旧的考试模式。

        新的考试,内容不再拘泥于书本,客观题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开放性试题和综合应用型主观题。这些题目大多是学员身边随处可见的实际问题,且不设置标准答案。“如何当好模拟连骨干”、“交通车流量计算”等,都成为考试题目;《高等数学》中一道让学员自己构造不等式、自己证明的题目,更让不少学员直言“找到上课研讨的感觉”。考试内容综合性、应用性的增加,也让学员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一道关于设计测量头发丝直径方案的开放试题,让学员们设计出8类不同的解决方案,连命题教员都连称“没想到”。

        打破单一笔试的模式,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考试方式。口试、答辩、开卷、课题立项等全新的考试形式纷纷亮相。在《军队管理学基础理论》考场,学员现场抽取3道部队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作试题,结合自己所学所思进行“答辩”,考核组根据学员的论证思路、语言表达、军人气质等进行综合评分。

        考试评价引入过程性多元考察。改变以往考试“一纸定乾坤”的现象,将考核贯穿到学员的学习全程。课题研究、试验、论文、课堂研讨、作业等都成为动态考核的重要环节。在全部24门课程考试中,日常教学环节所占的分数比重,有一半超过40%,最少也达到20%。

        建立考试反馈互动机制。建立考试中心,实行网上阅卷、试卷分析、考试研究制度,对教员授课质量、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诊断,分析教学内容缺失,及时反馈给教员和学员。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提高了学员成绩的科学评估水平,有效促进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管理手段的改进与完善。

        改革引发“连锁反应”

        新的考试模式一经实行,立刻引发连锁反应。叫好者说,以后再也不用“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笔记”了。苦恼者说,参考书、试题库再也派不上用场,以后备考无从下手了。更多的学员认为,改革后的考试犹如阵阵冲锋号,逼出了自己学习成才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全程性评估的考核方式,促使不少学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上,越来越多的学员参与到研讨互动中;课下,脱离了死记硬背的“苦海”,学员聚在一起研究课题、讨论论文的多了,学员报名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竞赛等活动的多了。

        考试改革,也推动教员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随着考试命题方式由“编”到“著”的转变,倒逼着教员授课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互动式、研讨式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课堂气氛变得空前活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