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2日 星期三

    前沿直击

    “用武之地”最诱人

    ——辽宁盘锦面向全国招聘高级人才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2日 15版)

        半年前,还是广西北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现在是辽宁盘锦辽滨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在南方身居“要职”的他为何选择“北上”?“我是被盘锦未来发展的蓝图感动了。”面对疑问,戴着中科院“博士帽”的王培县一脸的坦诚,“我相信在这里会大有可为。”

        2011年11月,盘锦市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机,以“用武之地”搭建吸引人才的“蓄水池”,面向全国广发“招贤榜”,公开选拔从副科到正处4个级别共85个职位的领导干部。至今年2月末,有69名高级人才从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转身向海”搭建人才“蓄水池”

        盘锦是一个只有28年历史的新兴城市,也是辽河油田所在地。因油而生的“出身”造成了全市经济产业结构的单一,而单一的产业结构又造成了城市人才的短缺和结构不合理。“2011年,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要求组织部门在全市干部里面,挑选出几个学规划的,居然没找到。”这种现状与盘锦近几年来飞速发展的现实极不适应,与盘锦提出的‘转身向海,全面转型’的发展思路极不适应。“盘锦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洪峰对记者说。

        2011年11月份,盘锦市委面向全国,启动了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才公选活动。公选公告在媒体刊登后,全国各地有3114人报名,来自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37人符合报名条件,其中来自省外的报名者就超过1000人。

        “与以往的公选不同,盘锦市这次公选的含金量最高,有职有权的正处级领导干部就有4名,副处30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白卫星用“四个没想到”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外地考生报名,没想到有这么多国内一流院校高材生报名,没想到有134名博士、593名硕士报名,没想到有近百名中直单位、央企的管理人员报名。”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侯军,以前对盘锦并不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新华网上看到公选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名。谁知报名不久,盘锦市住建委副主任陈飞带队的宣传推介考核小组就来到了侯军的学校,既让他措手不及,也让他喜出望外。

        “组织人员赴外地重点推介选拔,从‘伯乐相马’到走出去‘到赛场选马’,确实是盘锦的一大创举。”徐洪峰告诉记者,公开选拔开始后,市公选办向各地组织部门、团组织、高校、经济区发函1200余份,并抽调18名同志组成8个小组,赴北京、山东、河北等11个省(市)的30多个地级市,通过政策解读、专场推介、部门走访、重点人才约谈等方式,把吸引人才和宣传盘锦结合起来。既宣传了盘锦市的区位优势、发展环境和光明前景,也表明了盘锦五湖四海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气魄和胸襟,对被招聘人才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

        “工作起来,还真是蛮有挑战性的。”走马上任建委园林处副处长第二天,侯军就出现在绿化现场。他告诉记者,“在盘锦搞绿化,要从北镇、大石桥等地买来客土,再铺上河砂,养活一棵树非常不容易。如何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减少病虫害,确实是个大课题。”

        ●不仅要留其人还要尽其才

        时势造英雄,舞台育人才。如果仅仅满足于把人招来,而不为其提供合适的舞台,其结果必然是:“人来了,才没了。”

        这次盘锦市公选干部,很多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个有别于以往公选的新环节——岗位适应性评价,也就是对报名人选是否适合、能否胜任所报职位进行打分。白卫星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既不高消费,也不埋没人才。

        为确保这一环节客观公正,省委组织部、人社厅、行政学院7名专家组成评委会,对考生提供的材料逐一甄别认定,分组打分。报考处级岗位的考生最高加分为1.6分,报考科级岗位的考生最高加分0.9分,计入考生总成绩后,有10个职位的21名考生排名顺序发生了变化。最终,57名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人选和12名综合成绩排名第二的人选被任用,10个没有合适人选的岗位被取消。

        据徐洪峰介绍:在69名任职人选中,外省的18人,省内其他市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2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6人,充分展示了市委广纳贤才的宏大气魄和宽广视野。

        大连海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大为,毕业后就职于浙江温州海事处,是一个“海事通”。这次公选,当上了辽滨沿海经济区海洋与口岸部副部长,恰好是他的专业所长,他表示:“一定要定好位,铆足劲,不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为盘锦转型发展献智出力。”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许多落选的考生也对盘锦表现出了同样的热情。陕西应聘者段成刚返回西安途中,给盘锦的志愿者发送了这样一条短信:“祥森老弟,您好!我已在去北京的动车上,晚上换乘到西安的火车。非常感谢在盘期间您予以的帮助,无论公选结果如何,我都将时刻关注盘锦。”

        “这次公选,我们有两个目的:一是吸引更多的优秀干部、优秀人才到盘锦来,二是对外展示盘锦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影响力。从这位考生的短信看,我们的目的达到了。”白卫星说。

        本报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 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