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U型灌渠纵横交错,一条条机耕路宽敞平坦,一座座桥梁安全实用,田间地头更是充满着欢声笑语……春意浓浓,草长鸢飞。我们来到山东省鱼台县滨湖街道李集村采访,步移景换,眼前犹如渐次展开的一幅幅风景长卷,让人赏心悦目。
“村里自从来了工作队,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家住滨湖街道李集村,在附近宋庄小学任教的李景住谈起下派干部驻村带来的变化时,脸上洋溢着喜悦。
滨湖街道李集村位于滨湖街道西南部,有1166口人,耕地1248亩,其中,食用菌大棚面积150亩,地势低洼,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着排灌设施老化,渠道损坏淤积严重,排灌不通畅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生产成本,加上路桥较少,群众出行不便,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中梗阻”。
3月初,鱼台县派“第一书记”闫之文带领下派工作组入驻该村后,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协调有关部门,在村“两委”的配合下,建设小农水,多方合力、多渠道筹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让这个滨湖村庄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村民刘超是李集村的一位食用菌种植户,2010年9月投资10余万元,在村东头搭建了两个食用菌大棚。谈到这些改建的灌溉沟渠时,刘超不禁感慨万分:“没有修建这些沟渠之前可恼火了,天旱时灌溉困难,下雨天大棚里积水又排不出去,影响了菜的质量。今年农田排灌通畅,俺的木耳大棚再也不用担心排水的问题了,产量也大大提高!”刘超指着南边的水利设施说,“这些沟渠、路桥都是今年刚刚修建的,全部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与周围的干支渠连接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并且不渗漏,不阻塞。”
正在一旁清理食用菌下脚料的另一位种植户刘峰,放下手中的活计说:“原来这里没有桥,出料进料都不方便,现在好了,自从修了这座桥,给俺这些种植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真得感谢下派工作组的同志们为村里做了这么多实事。”
“刚开始村民们听说要对村里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虽然觉得是好事,可又害怕占压田地。于是‘第一书记’闫之文带领下派工作组的同志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向村民发放明白纸、征求意见函、便民服务卡,深入田间地头、小农水建设工地,抢农时、促春耕、督导工程进度,用实际行动担当起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春耕生产的‘服务员’,从而使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忠感激地说。
攀谈中,我们了解到,截至目前,全村共开挖清淤沟渠9条,长7500米,维修桥涵闸建筑物11座,铺设砂石路500米。完成土方2.7万方,砌石238方,投资32万元。极大改善了该村的灌溉条件,特别是解决了该村村西沿惠河堤地块多年形成的排水难问题,让全村1200多亩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赵 磊 随志刚 刘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