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2日 星期三

    劳动者之歌

    这里有支“反候鸟”队伍

    ——记潍柴动力“三高”试验队先进事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02日 04版)

        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

        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他们要去气温零下40摄氏度的黑龙江黑河地区;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要去气温高达50摄氏度的新疆吐鲁番,还有最低气温零下20摄氏度、海拔4700米的青藏高原。

        他们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反候鸟”队伍。

        他们就是潍柴技术中心负责“三高”实验的工程师们。

        队员多为80后,平均年龄只有27岁

        所谓“三高”试验,就是指在高温、高原和高寒条件下进行发动机的性能试验。

        为了保证新研发的发动机各方面性能指标都达到开发要求,潍柴每个新研发的产品都要经过“三高”试验的检验。为此,潍柴成立了一支由电控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应用工程师和试验支持人员组成的“三高”试验车队,队员大多为80后,平均年龄只有27岁。

        4月23日,记者见到了“三高”试验队队长常国丽。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眼前这位戴着眼镜、面容清秀的80后女孩,在过去近七年时间里,竟带领一支团队有一半时间是生活在新疆吐鲁番和青藏高原。

        2005年的高温试验,让80后队员李士振至今难忘。

        当时李士振刚毕业进入潍柴,也是第一次参加热区试验。他清楚地记得,两辆试验车,载着30多吨的石子,到达吐鲁番的当天正是中秋佳节。中午12点钟,试验队员准时到达试验地点火焰山开始试验。此时火焰山下的气温高达50摄氏度,空气中一股股热浪不断袭来,闷热的驾驶室就像个蒸笼,时刻都有中暑的危险。

        有人问李士振,你参加“三高”试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看到配装潍柴发动机的车辆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想到这是自己亲手研制、试验的发动机,一切付出都值了!”李士振说。

        挑战极限,缺氧不缺精神

        完成热区试验,试验队辗转来到青海格尔木。

        格尔木海拔2800米,初来者大多会感觉不适。曾经参加过6次“三高”实验的吕文芝,是一名80后的科技人员。在去年的高原试验中,天降大雪,路非常滑,当时已完成了海拔4100米的高原试验。有人劝他“不行就做到4100米吧”,因为按照规定做到4100米就可以了,他却说:“我们再努力一下,争取把4700米拿下。”

        中午12点钟,雪下得小一些了,他带上两名队员开着试验车继续向上爬行,终于到达了4700米的高度,采集到了更加准确的数据。下午3点钟,在返回的路上,试验车的一个车轮深深地陷入了沙石里,怎么也出不来。他只能与两名队员一起,拿着小锤子,一块一块地把石头抠出来,前后折腾了3个小时,车才终于能开走了。

        黑龙江黑河的冬天,气温最低时能到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12月至来年1月,“三高”试验队的身影必将出现在这里。

        “在滴水成冰的黑河,手不敢直接触摸金属,否则皮肤就会立即破裂。手指头、脚趾头、鼻尖生冻疮,耳朵冻出水泡,更是司空见惯。”回忆寒区试验的经历,常国丽有些激动。

        再上“青春高原”,体现青春价值

        “除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每天最担心的就是队员们的安全。”这是队长常国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她说,“三高”试验的征程上,不仅仅有艰苦环境的磨炼,还有生与死的考验。

        去年10月14日,正在青海格尔木进行高原试验的丰东旭、于超和赵蒙生,在试验途中遭遇意外交通事故,不幸全部遇难。遇难时,丰东旭、于超年仅28岁,赵蒙生年仅26岁。

        “其实,那一天他们可以不用去的。因为头一天他们已经结束了所有的试验任务。但他们觉得设备厂家的工程师要一块儿去,这可是平时求都求不来的学习的好机会。可是,就在他们下山的途中,意外发生了……”回忆起当时情景,常国丽直抹眼泪。

        “三位队员殉职后,我们征求大家的意见,如果想回来就回来,但剩下的20多名队员没有一个要求回来的。”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说,事故发生后,全公司有600多名80后高学历工程师踊跃报名参加“三高”试验队,申请再上“青春高原”,体现“青春价值”。

        从2005年成立至今,323名队员连续7年22次的高寒、高温和高原试验,圆满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试验了上千个机型,采集了数万个数据,目前已形成潍柴特色的“三高”试验规范20多项。

        本报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