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4月27日报道,已有93年历史的南开大学,决定控制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比例。该校是眼下饱受师资“近亲繁殖”问题困扰的我国众多名牌大学之一。4月26日,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该校一个有关师资问题的会议上介绍,目前全校2046位专任教师中,有近六成(58.7%)是本校毕业生。
所谓高校师资的“近亲繁殖”,是指大量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情况。近些年来,我国大学师资的“近亲繁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教授们倾向于让自己的得意门生留校当老师,以传承自己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把毕业生留下来工作也是解决就业的一个有效方式。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指出,师资“近亲繁殖”的现象在我国高校一直存在。2006年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学师资“近亲繁殖”的程度,比美国大学高5倍,并且大学知名度越高,情况越严重。人大教授顾海兵等人研究了北大、清华、人大、南开等17所大学财经类院系的师资情况,发现这17所大学的987位教师中,约有70%在任职大学有过求学经历。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47人中,66%的没有哈佛的求学经历,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名校,情况亦然。
大学师资“近亲繁殖”的最大危害,就是容易造成学术“近亲繁殖”,进而产生学术自由的敌人——“学阀”。英国《自然》杂志曾就此报道说,如将“学术近亲繁殖率”定义为大学师资队伍中本校毕业生所占比例,用一个国家发表的论文量和论文被引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研生产率,就会发现,科研生产率与学术近亲繁殖率呈负相关。正因为如此,西方大学一般不留自己培养的学生,不仅把这作为一种普遍共识,而且还有相应的制度规定。比如,美国大学基本不直接录用本校刚毕业者(即便是高材生)为教师——先去别的地方工作几年,水平优异者才有可能被母校聘用。
毫无疑问,师资“近亲繁殖”是阻碍我国学术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一大痼疾。对此,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下文印发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减少和消除学术“近亲繁殖”现象,鼓励高校大幅度减少或不从本校毕业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师,并逐步形成制度规范。这方面,北大、厦大、人大这三所“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已就防止师资“近亲繁殖”作出了具体规定。我们期待,更多的大学能用制度化的做法,有力遏制师资的“近亲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