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转型和信息化、全球化带来价值多样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雷锋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富时代价值。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需的。高校常态践行雷锋精神须坚持两个一致:坚持学雷锋活动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坚持学雷锋活动与高校建校育人目标相一致。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校园、生活的家园,也是奉献爱心的乐园。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坚守并积极探索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载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该校从一个学雷锋理事会到拥有“暖春行动”、“爱心超市”、“晓丽爱心传递站”、“阳光义工联盟”和“郭明义爱心联队”等品牌的“爱心乐园”,树立起“以爱育爱”的理念,积极开发、整合和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将爱的意识贯穿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全过程,领导带头,引导教职工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引导学生从小爱做起,学会大爱,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爱心乐园”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校把人才培养分解为两个层次:全体学生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优秀的学生培养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坚持用雷锋精神引领教育学生志存高远,把团员青年、团支部参加爱心乐园志愿服务,作为创先争优、入团入党的考评条件。雷锋精神就这样在学校一届届传承下去。
爱心乐园建设坚持“树木树人,行知并进”,注重四个基本要求,即提升思想境界,塑造大学精神;培养美德伦理,塑造高尚品德;倡导艰苦朴素作风,塑造坚韧品格;突出社会实践,塑造优良学风和校风。学校每年组织“爱心乐园文化节”,举行雷锋精神报告会、爱心乐园交流会,集中展示、宣传、弘扬雷锋精神。通过评选校园自强之星、爱心大使和学雷锋典型,引导学生弘扬雷锋“钉子”精神,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爱心乐园”利用建团、建党、建国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组织爱心使者开展雷锋精神和爱心乐园宣讲;结合征文、演讲、座谈、知识竞赛、仪式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信念。组织爱心使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感受群众疾苦,加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雷锋精神长期鼓舞、激励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有效提升了青少年道德素养。学校应该培育和示范高职生道德典型,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爱心实践基地,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和行为。同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课内课外互动。教学与实践互通,收集社会教育资源补充,延伸和增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网络应该成为新时期学雷锋的重要传播通道,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延伸性、可选性的特点,把网站建成弘扬雷锋精神和加强德育的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家园、服务爱心人士和困难群体的窗口。同时通过网络与社会各层面爱心机构结成爱心联盟,扩展爱心传递,吸引更多网民和群众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
高校办学凝聚力源于师生和学校各部门的整体效能与心理归属度。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出发点,设计爱心乐园的形式和内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益社会和谐进步。
通过“爱的教育”,学生参加“爱心乐园”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信心能力得到加强。特别是接受了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资助的贫困生,迫切希望有一个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平台。爱心乐园为广大受助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暖春行动、阳光义工都以团支部为单位与受助者结对。爱心超市分设实体超市、网络超市和心灵超市,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也有效地调动贫困生参与爱心工作的积极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是让新时期学雷锋活动健康发展的动力。爱心乐园建设,使弘扬雷锋精神一是转变工作理念,从等待分配学雷锋任务消极等待转变为主动开展;二是转变教育方式,由原来的理论教育为主转变为校内外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三是转变了资助重心,从保障型为主的资助转变成为以发展型为主的资助,由原来的“济困”转向“济心”、“济能”;四是转变工作推进模式,由原来的学雷锋活动由学校、教师推动转变为学生参与主动推动;五是转变学雷锋活动的工作机制,从原先的学生工作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党政工团的“上下一体”,从原先只有学校“单兵作战”转变为学校与社会六方携手联动。
(作者系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本文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