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9日 星期日

    有话要说

    在实干中成才

    作者:孙 锐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9日 07版)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体现出对人才的极度关爱,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赤脚迎许攸。今天,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批批青年才俊特别是高科技人才成长起来,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现象在各地涌现。当然,这背后有着许多关爱、支持、信任青年人才的动人故事,总之一句话,青年成才须有好的文化氛围。

        鼓励青年人才成长,要敢于压担,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催化剂”。焦三牛、邓露、刘路……这些青年人才,要实现由“人”到“才”的转变,还必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给他们压担子。只有在肩挑重担、独挡一面、不断地历练中,他们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

        笔者认为,鼓励青年人才成长,还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弘扬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培植创新文化的土壤。首先,要建立开放、公平的体制机制。推动科研院所去行政化,努力推动建立开放的科研机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确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其次,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以及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机制。着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者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那些“小人物”们提供更多公平参与的机会。再次,要建立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支持平台。通过资源、资本、技术等物化要素的自由流动,对民众的个体精神和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推动优势的区域创新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青年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我们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取得巨大成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