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文化风云

    恬淡从容的剧作风格

    作者:万 素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8日 07版)

        泉州才子王仁杰先生的剧作总是透着几分从容,绝不等同于庸碌之辈那般直奔主题,那般急于借人物之口传达理念之功利心切。他的剧作总能游弋于泼墨写意之虚拟空间,或剥茧抽丝着意于人物心理层次的开掘,或跌宕多姿玩味于角色情感、情绪节奏的拿捏,或风神飘逸致力于人类心灵的追逐,或空灵疏淡挥洒于意象、意境的晕染。灯下捧读或现场观赏王仁杰先生的剧作,总能给人异样的艺术感受,并时常会牵惹起对其人其作遥递仰慕之情。尤其是在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下,有幸邂逅这样耐人寻味、可资咀嚼、值得把玩的艺术品,简直就像一份奢侈的精神享受从天而降让你感到美滋滋,恰如夫子“闻韶”所云“三月不知肉味”。

        若论王仁杰先生的剧作风格,人皆见仁见智,自会得出不尽相同的艺术评判。倘若论及王仁杰先生的性格、做派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则人生阅历不尽相同、生命体验迥异的人各自窥见的冰山一角,色彩、形貌定然不可能完全重合。然而已有人用深沉老辣、特立独行,或矜持、敏锐、幽默、激愤等不同评价予以馈赠,有人观测到其于自嘲、调侃、挖苦中又灌注着同情和怜悯之心,试图以此触摸他性格中的丰富内涵。

        还是王仁杰先生挚友王评章给予他“优雅的古典诗人”之评价最为中肯、精准。王评章认为:仔细端详王仁杰笔底人物,依稀可辨认出作者内心深处种种隐约模糊的底影。王仁杰先生既得“古典”、“优雅”气质,数十年来一任自我沉浸于古典诗人之情感世界,已渐至“文品”与“人品”完美契合之境界。四顾当下剧坛,堪享此盛誉者实乃凤毛麟角。

        尽管王仁杰先生亦曾染指昆剧、越剧、闽剧等诸多戏曲剧种,并绽放出惊人的才华。但毫无疑问,他的创作成就过多得益于800年古老南戏遗脉梨园戏之滋养,得益于梨园戏擅长描摹芸芸众生,渗透着精致、细腻的民间生活质感的潜移默化,得益于数百年时光淘洗中不断积淀下的传统梨园戏古本之文辞、曲牌、腔调及场上搬演中表演程式、“十八步科母”、文武场等丰厚传统家底的浸润与渗透。由此,成就锻造了王仁杰先生优雅的古典诗人气质。凡形诸王仁杰笔端的人物总能神情毕肖、曲尽人情,每每诱人销魂摄魄,如《枫林晚》、《节妇吟》、《陈仲子》、《董生与李氏》中董生、李氏、颜氏、沈蓉、陈仲子等等。

        王仁杰先生与梨园戏的这桩因缘不啻是一则神话。他身为七尺男儿,整日价与梨园戏耳鬓厮磨,他痴迷于梨园戏不惜为之歌哭佯狂,梨园戏从音乐曲牌到表演程式独特的思维方式似已被他视同第二自我。他简直就是为梨园戏而活着!近10余年来,他自觉地为梨园戏的生存发展执著坚守、奋力拼搏、毅然担当……如果说,扎根梨园戏创作基地的人生定位是王仁杰事业腾达之大幸,那么,王仁杰的存在或曰“王仁杰现象”,也是古老梨园戏剧种得以接续香火、存活于当代并将走向未来之大幸!放眼当今仍活跃于戏曲舞台的上百个地方戏剧种之生态,拥有如此洞察、如此深悟本剧种艺术规律,又能不露声色、胸有成竹、驾轻就熟地支配着规律的创作高手,梨园戏得天独厚!泉州得天独厚!王仁杰与梨园戏共同成就的这段梨园佳话,怎能不让人好生倾慕、几欲馋涎?

        王仁杰先生塑造人物的功力非同寻常,几欲力透纸背!他笔下那些活龙活现于舞台虚拟空间的各色人等之命运浮沉,总能让台下观者为之心痛、扼腕,为之一掬同情之泪。如《节妇吟》中颜氏忽遭“阖扉”的奇耻大辱,她无地自容毅然“断指”自诫。作者以这等极致的戏剧动作,传递出颜氏几近精神崩溃的内心激烈冲撞,足以让观众灵魂为之震颤! 

        王仁杰先生的大作中,我最钟情于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他以十分洒脱的戏笔涂鸦出“鳏夫秀才承诺监视已故彭员外遗孀最终却监守自盗”的一部喜剧。这部剧作能让人于温婉、含蓄、雅致中见辛辣,其独有的情趣几乎能征服所有的观众群,成为能让人捧腹、让人喷饭甚或大跌眼镜的一则“雅谑”。这出戏隽永的艺术魅力全在于情节的峰回路转、跌宕多姿,在于人物命运变化莫测,人物个性鲜活生动和对人物心理变动不拘的每个微妙瞬间之捕捉。剧作家的艺术趣味似乎更侧重于恬淡、从容地叙事,更擅长将人物瞬息万变的心理过程娓娓道来,更着力于细腻地揭示人类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由此点染出如诗如画、气象万千的古典美学意境。

        我们常说,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艺术家在独立思考与杰出的创造性劳动中,传达出人类自身的情感追求和精神追求,以此实现引领同时代人真正获得精神解放的终极功能。我认同王仁杰先生的多部剧作敢于剥离多年来积习强加于戏剧创作的意识形态重负,敢于在独立思考中以优游从容的创作心态写人、写心。我认同王仁杰先生的锦心绣口和文笔飘逸、潇洒、俏皮,具有力透纸背之深厚功力。我尤其偏爱他的剧作擅长于人物心理层次的开掘和情感轨迹的追踪与玩味。优哉游哉,怎生从容?这或许仅是王仁杰先生独有的情趣及剧作风格之点滴,但有无从容的创作心态之历练,实在关涉艺术家是否具备深厚的古典学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