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7日 星期五

    走基层·深度调研4

    后发地区怎样成为前沿

    ——“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丽水转型发展的成功实践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7日 01版)
    压题照片:丽水市峰奇泉冽,洞壑幽深,名胜处处。早在晋代就有名人谢灵运、葛洪、王羲之等人涉足其间。滨海之光/CFP

        从杭州沿杭金衢高速公路前行,入丽水市境内,只见群山叠翠,苍绿盈野,秀山丽水扑面而来——“中国生态第一市”,果然名不虚传。

        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丽水市属于经济后发地区。在改革开放进入第二个30年的今天,后发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日前在调研采访中发现,丽水市进行了一场罕见的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好山好水好空气

        2009年,丽水市提出“发展休闲养生经济,把丽水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休闲养生福地”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这个山区市的经济将全面向休闲养生经济转型。

        把休闲养生经济作为地区的支柱产业,这在全国极为罕见。丽水为何会如此选择?

        “因为丽水有好山好水好空气。”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对记者说,“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80.79%,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20万个,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8年浙江第一,被誉为‘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氧吧’,9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环境质量50强,丽水还是浙江首个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的地级市,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市’。”

        然而,生态优良的丽水,在经济上却长期落在全省后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丽水经济发展加速了,但环境污染也加重了。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好山好水好空气?丽水处在两难之中。

        2008年,卢子跃出任丽水市市长。在发达县市经历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业化历程的卢子跃,面对丽水的生态环境,清醒地意识到:绝对不能搞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绝对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丽水的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难题。”卢子跃说,“丽水要想实现经济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就必须将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结合,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生产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在对国情省情进行研究时,丽水市委市政府发现:中国社会已跨入一个经济全面转型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们更加重视健康,更加注重休闲和保健。与此同时,一股银色浪潮汹涌而来,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已达13%,到2020年将达17%。

        面对“休闲时代”和“老龄社会”两大趋势,丽水人思路洞开:“健康产业”和“银色产业”将成为最有开发前途的新兴产业。丽水经济应向休闲养生经济方向转型!丽水有条件建成中国最好、最大的天然休闲养生福地!

        中国第一个休闲养生经济规划

        2008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发布《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提出了实施“生态产业、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五大工程。

        “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我们很有底气。”卢子跃如数家珍,“丽水发展休闲养生经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丽水是长寿之城,去年人均期望寿命77.3岁,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丽水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和青田石雕;有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故居,一代名相刘伯温故乡;有畲药养生等民俗资源,养生人文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2009年6月,丽水市委托中国社科院牵头,联合制造业、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中央部委研究机构,围绕生态休闲农业、生态养生产品制造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2009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率领课题组部分成员前来调研。

        数十位专家经过两年研究完成了课题。评审组专家认为:课题报告“全面把握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趋势、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丽水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目标、思路和途径,是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发展思路与战略定位是:充分发挥丽水市生态环境优势,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大型旅游景区与养生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居民养生服务网点为支撑,重点培育休闲养生服务业,带动生态农业和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1年6月29日,《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国际休闲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英国著名休闲度假学者泰瑞参加发布会并发表演讲。他说,作为适合休闲养生的丽水市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这将对丽水市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当天,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主席、中国旅游协会名誉会长王军授予丽水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荣誉证书,丽水因此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禁止任何有害环境的项目进入

        目标已经确定,丽水开始行动。

        为保护生态环境,丽水市禁止任何对环境有害的项目进入,仅“十一五”期间就否决了800多个项目,拒绝资金上千亿元。

        为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丽水市确定了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教育培育业、休闲养生养老文化产业、生态休闲养生农业等八大养生经济发展重点,并将率先形成“五养”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五养”就是“食养、体养、水养、药养、文养”。

        春江水暖,敏感的投资商获悉丽水的发展战略,纷纷前来。台湾的投资商来了,全国各地的投资商来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上千亿元资金,正在寻找养生养老项目,被丽水的规划吸引,目前双方正在深入洽谈。

        丽水市确定的10个休闲养生基地,目前已有3个开工,3个签约,3个达成意向。建设中国最大的地级市养生基地的浩大工程已在丽水铺开。

        另外,中国社科院将在丽水建立专门研究休闲养生的分院。为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丽水正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制订生态休闲养生标准,还将发布休闲养生指数。目前已和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就空气、森林、水、服务等制订养生标准,预计于今年6月发布成果,年底完成。

        “五养”推动旅游爆发式发展

        丽水养生经济“五养”中的“药养”和“食养”都与畲药有关。

        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畲族人雷后兴向记者介绍说,丽水的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药这一医药宝库在药养、食养的推动下,正在加紧开发中。目前已开发出食凉茶、马齿苋等保健饮品、食品10多种。

        鱼腥草是丽水农家餐桌上常备的美食,又是家家必备的常用药,能清热解毒。“食养”和“药养”推动鱼腥草成为当地的产业,目前鱼腥草产业化生产和深度开发正在丽水市进行。像鱼腥草这样的药材,丽水遍地都是,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凹叶厚朴等,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天冬、龙胆草等。丽水有中药材2033种,其中珍稀名贵药用植物近百种。

        缙云麻鸭、庆元香菇、景宁金奖惠明茶、遂昌石练菊米、处州白莲……这些丽水老百姓日常的食物,如今在“食养”的推动下,成为外地人专程前来品尝的美食,并且逐步形成了绿色食品产业。

        “水养”离不开茶叶,而丽水盛产茶叶。记者驱车在“中国名茶之乡”松阳穿行,只见沿途连绵不断的茶园一片采茶忙,收购新鲜茶叶的客商正在与茶农讨价还价。

        除了绿色食物、生态水,优质空气也是“体养”必不可少的条件。丽水是一个天然“大氧吧”,遂昌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高达9260个/立方厘米以上,对健康极为有利。

        离遂昌县城不远的汤山头村,村民无人得癌症。村里成片的百年红豆杉,粗可四人合抱。红豆杉含抗癌的紫杉醇,能净化空气,村民将红豆果用来酿酒,常饮利于保健。汤山头村的无癌探秘游、红豆养生游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养生体验。

        谈及“文养”,卢子跃说:“丽水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非常适合人居的地方。丽水的‘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五养”的推动下,丽水旅游呈爆发式发展,旅游形态也由观光旅游转向休闲旅游。今年春节期间,上海、杭州等地市民携家带口来此过年,仅遂昌就涌入8000多人,农家乐家家爆满。2011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2700多万,收入155亿元。

        当环境生态资源越来越稀缺,休闲养生成为社会时尚时,丽水的后发优势日益明显。这种后发优势正在推动着丽水市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目标奋进。

        “要健康,到丽水!丽水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在采访结束时,卢子跃对记者说。

        何止九十九,丽水百岁老人登记在册的就有49人。

        (本报记者 叶 辉 严红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