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2日 星期日

    作者访谈

    刘心武:在写作中感受自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2日 05版)

        从前,人们心目中的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后来,人们知道他是一位异军突起的《红楼梦》研究者;原本,他长时间担任文学编辑工作。眼神依旧深邃,鬓发已经花白,他就是年届七旬的作家刘心武。刘心武说,有的年轻读者,因为红学研究知道了他,从而好奇“这个人还写过什么”。近日,刘心武系列作品集《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刘心武种四棵树》、《风雪夜归正逢时》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内容除了《红楼梦》研究,还涉及人生随想、小说、散文随笔、建筑评论、回忆录等多个方面,与读者谈生活、谈艺术、谈文学、谈人生。日前,刘心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通常情况下,小说、散文、红学和建筑评论分属四个不同的领域,在《刘心武种四棵树》中,您将这四种类型的作品融入一本书中,这种构思比较独特,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作为红学研究者,您目前还创作小说吗?

        刘心武: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以为我只搞《红楼梦》研究,写续书,他们有好奇心:这个人还写别的什么呢?此书就是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编选的。我仍写小说。我的写作一直是“种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建筑评论树、《红楼梦》研究树”,“小说树”排在第一位。

        记者:在《风雪夜归正逢时》的自序中,您说“也许过了七十岁我会静下心来写一部‘从头说起’的自传”。有关您的自传大家很期待,有没有进展?

        刘心武:自传还没有写。但已经开始写回忆录。回忆录与自传有相通处,但也有区别。回忆录会以自己所见闻的人与事为主线,自传则应聚焦自己。写回忆录是为了给时代作个见证,写自传是为了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得失,升华出感悟。

        记者:这三本书中有很多您的画作为插图,图文并茂,绘画对您的写作和生活有何意义?从读书求知的角度,您这三本书对读者会有什么启发?

        刘心武:绘画和写作都是我消费生命的方式。在写和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觉得多少能与他人相通,有快感。

        我希望读者能从我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大悲悯的情怀,就是懂得谁活得都不容易,对自己能有忏悔意识,对别人能有宽容胸襟。

        记者:您在揭秘和续写《红楼梦》之后,还有什么新的文学研究的计划?

        刘心武:我评点的《金瓶梅》即将由漓江出版社推出。其实我研究《金瓶梅》已经很久了。撇除书里某些“青少不宜”的性描写,《金瓶梅》其实很值得广大读者一读。《金瓶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记者:从《班主任》到《刘心武续红楼梦》,您在每个领域都做得引人注目。在写作之余,读书一定是您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读什么书?怎么读?请您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些有关读书的经验。

        刘心武:我曾写文章建议读书可从四种动物获得启发,即:有的书可以“狼吞”地读,了解大概其的内容就可以了;有的书则可以学蟒蛇,先整个吞下去再说,然后用很长的时间将其完全消化;有的书则可以像牛那样,不断反刍,反复深入领会;有的书则可以像吃“猫儿食”那样,每次读一点儿……

        我最近读的书是清史专家杨珍的《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建筑大师马国馨的《礼士路札记》、美国马里兰大学副教授刘剑梅的《革命与情爱》、美国人科贝等著的《西洋歌剧故事全集》。(本报记者 谭 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