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2日 星期日

    第4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

    珍惜资源,人人都能参与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22日 04版)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十二五”期间,我国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到2050年可能升至90亿;当今的世界,1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每日的生活费低于1.25美元,有15亿人还用不上电,10亿人仍在挨饿;温室气体排放还在增加,超过三分之一的物种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贾峰认为:“环境安全已成为对全球安全的一种新威胁。无数沉痛的教训昭示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面对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了我们以及子孙后代,让我们把前进的脚步放慢些,将经济发展的目标降低些,把有关物质享受的欲望克制些,花些时间认真回顾历史,深刻检讨今日,审慎思考未来。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和平、健康和幸福的未来,才能踏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或许,这会‘耽误’些时间,然而,与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和数十亿年的地球发展史相比,这时间的花费值得。”

     从垃圾分类做起

        4月21日上午,北京北五环外的万科星园小区,七十多岁的冯少芬夫妇,与小区的其他业主一起,参与了小区物业组织的“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冯少芬夫妇平时在家里就很重视垃圾分类,听说小区要在环保组织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马上就报名要成为“试点家庭”。

        小区的另外一个业主马艳艳,平素也总在琢磨生活垃圾往何处去的问题。她说:“很多人把垃圾分类想得非常困难,其实,垃圾分类是一个由易及难的过程。先把厨余分出来,其他的有用资源就会很容易被再利用。政府只要把厨余的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好,在社区内安排上足够的人手,给予足够的经费,北京的垃圾分类一定会很快走上正轨,城市垃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减量。”

        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是万科星园垃圾分类的指导单位。自然之友垃圾议题负责人张伯驹说:“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现在公众对垃圾分类的呼声很高,主动在家进行分类的也很多。民间垃圾分类的队伍已经非常庞大。只要稍加引导,让垃圾分类的体系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垃圾围城的困境是有可能消除的。”

     志愿服务成为环保生力军

        公众不仅仅关注生活垃圾,还有的环保志愿者专程去拍摄城市里的河道污染。浙江温州的志愿者“亲亲我的阿毛”,拍摄了一张温州河道污染的显眼照片,发到微博上,向环保专家求教:“面对这样的污水,环保志愿者应当如何参与治理?”有人建议他向当地环保局、水务局举报,并要求相关部门公开治理规划。有人则建议他发动更多的环保志愿者,去清理河道。

        而在浙江乐清,乐清绿色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巡山活动已经进行了五六天。几天前,有人向他们举报说,当地娄川村边一座山上,有人趁鸟类繁殖期大量偷窃鸟蛋。“乐绿会”听说之后,马上组织志愿者自发地巡山,把守进山要道,与村民举行座谈,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探讨村庄与鸟类和谐相处之道。

        2010年起,每年的“地球日”,国内环保组织都在呼吁银行业走上“绿色信贷”之路。“绿色流域”负责人于晓刚说:“当人们抨击一家污染河流的企业时,并不会想到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然而,隐蔽在污染事件背后的投资环境伦理问题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银行业应当认真思考其每一笔贷款背后的环境风险。”

        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从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激情中,我们能感受到“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本报记者 冯永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