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3日 星期五

    从杜甫爆红网络想到的

    作者:杨新元(浙江)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3日 13版)

        如果地下有知,诗圣杜甫绝对想不到自己千年以后会爆红网络。这些天,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从这些图片来看,诗圣杜甫俨然无所不能,忙碌而又时尚,完全颠覆了一千多年来杜甫在人们心目中温文尔雅、忧国忧民的形象。因此,杜甫的老家河南巩县的父老乡亲首先不高兴了,成都杜甫草堂的人们也不乐意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认为:“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全国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纪念杜甫的各种文化活动。恶搞杜甫一事出来,让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不及:一个享有盛誉的伟大诗人,却成为娱乐大众的网络红人,这确实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他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直接地传达了诗圣对百姓的关心。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化名人,却成为了人们调侃的网络红人。

        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恶搞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曾记得几年前红遍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可以说是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此后,这种现象在网上愈演愈烈,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还是新闻人物,都能成为网友恶搞的对象。他们以讽刺、幽默、游戏的态度,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并逐渐成为一种网络风尚。一些文化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用叛逆心理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一方面,微博这个网络新平台为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提供了一个新型平台,让恶搞杜甫的系列图片能够迅速流行;另一方面,在众多网友加入的网络狂欢中,恶搞参与者的智力、技艺和幽默感的文化比拼,又不断把恶搞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窃以为,对于这种恶搞,不能简单地训斥。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它的兴起和衰落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章可循、超越常规逻辑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然,这种以颠覆经典、解构传统为目的的网络文化现象,毕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不能采取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伦理一旦成为人们寻求快感的牺牲品,对构建和谐社会显然是不利的。恶搞杜甫的网络狂欢,对当今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中,如何发挥主流文化的浸润和引导作用?  

        首先,要用先进文化照亮人生之路。穆尼尔·纳素夫说:“知识如同光芒四射的烛光,把人生之路照得耀眼通明;来者从光亮中认识了人生的意义,去者似蜡烛燃尽,照亮了别人。” 参与恶搞杜甫的年轻人,除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外,知识素养的缺乏是他们怀疑一切、挑战经典的重要原因。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他们敢于挑战经典;因为无知,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取笑历史名人、伟人;因为无知,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对人生的意义采取游戏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在金钱崇拜、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经典文化的启蒙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让青年一代对文化大师有敬重之感,对文化经典有敬畏之心,让知识把年轻人的人生之路照得耀眼通明,让他们“从光亮中认识了人生的意义”,那么,网络上的恶搞之风就会少下去,挑战一切、恶搞一切的风气也会得以收敛。 

        其次,用传统文化培育人生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人向善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培育一代又一代国人的传统美德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约翰·洛克说:“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尽管现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但是,也不能小觑传统文化的作用。即使在恶搞杜甫的狂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这种恶搞持否定态度的年轻人,认为这种恶搞是亵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看出,这些年轻人内心有一把判断是非的道德标尺。我们相信,这种有人生美德的年轻人多了,网上的恶搞就会减少。 

        三是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网络文化。网友“北大邓丽丽”认为,杜甫被今天的孩子们涂鸦出上千张图片,证明是太有才了,希望他们用这种才能创作出有意义的真正的漫画作品。有关部门可否循着这种思路,在网上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让年轻人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才华有用武之地。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