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本报与山西省水利厅举办座谈会

    专家献策小流域治理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1日 10版)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李建斌、何平)加大山区、老区小流域治理力度,为千百万革命老区群众营造幸福家园。本着这一目标,光明日报社和山西省水利厅今天下午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山西省山老区小流域治理座谈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王作义中将认为,在革命老区实施小流域治理,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改善革命老区生产、生态环境,推动山区、老区综合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首先观看了《山西省山老区小流域治理调查与思考》纪录片,听取了山西省山区、老区小流域治理情况介绍。山西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水土保持局局长张江汀说,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山西119个县(市、区)中115个是革命老区。这些革命老区大都位于太行、吕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山老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带领广大群众治山治水,但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当地人民群众依然十分贫困,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414元。为改善革命老区贫穷落后面貌,山西省水利厅先后在永和、右玉县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经过多年努力,试点区域的生态面貌得到彻底改变,老区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山西省水利厅决定优先在60个90%以上乡镇是革命老区的县(市、区),选取100条小流域,用10年时间投资20亿元分期分批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本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出席座谈会并发言。李春林指出,光明日报一贯重视对革命老区的宣传工作,前不久专门派记者赴山西武乡、左权、永和等地采访,并于4月8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再造三晋秀美山川——山西推进“红色小流域”治理》一文。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认真总结山西在小流域治理方面的好经验,让其在全国小流域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光明日报》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报道好这项山区、老区人民真正盼望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与会专家认为,山西大力推进“红色小流域”治理,是以实际行动为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谋幸福,送实惠。如何治理?专家提出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根据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沟、梁、峁、川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保持的效益。二是在发挥项目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加突出经济效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通过合理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高标准、清洁型、有创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品工程,为开展红色旅游创造外围环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