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文艺观潮

    中国杂技缺憾在哪里

    作者:黄介农 赵 宇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7日 07版)

        中国杂技发展60年以来,一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在国际赛场上佳绩频传、连连获奖,通过巡演与国际合作,在商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谓达到了口碑与效益的双赢。但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新作的不断涌现,中国杂技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继续在国际文化格局中维持独有的优势,我们就应该对一些已经暴露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寻求对策。

        受限于舞台日趋“袖珍化”

        当代中国杂技在50年代起步时就承担着对外宣传、交流的重任,且当时难觅适合杂技演出的场地,杂技从露天大篷走入了剧场。此后几十年间,中国杂技以超凡的表演技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在国内外舞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杂技的剧场化也使一些问题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它日趋“袖珍化”。

        众所周知国外杂技是以高空节目、动物表演为主,而我国的杂技大多数是地面杂技,这就是杂技向舞台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场地受限,高空类节目如飞人、钢丝和大型节目如“大跳板”都失去了发展空间而极度萎缩,属于中国杂技原始风格的粗犷、惊险、豪放、震撼的特征也越来越不鲜明,转而向细腻、精致、抒情、高雅的方向发展。诞生于民间的杂技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大众艺术,本应极力张扬自身现场效果好、感染力巨大、震撼性惊人的特点,而不是在发展中日趋变成局限于剧场舞台仅供少数观众膜拜赞美的“袖珍神话”。

        缺少互动性和娱乐性

        1984年几个加拿大的街头艺人来到武汉杂技团学习中国杂技,他们回国后建立了自己的马戏团,这就是在90年代崛起,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马戏团。马戏团导演Franco Dragone在介绍晚会演出《飞越之旅》时说,“这是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世界。这里没有束缚、没有悲伤、没有不平等……在这马戏团的帐篷里,每一个快乐的你就是自己的国王。”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太阳马戏团将晚会打造成了一场观众集体参与、笑声不断的时空旅行。现在有一些中国杂技节目往往生硬地加上了一些所谓的文化主题,而这个主题本身很可能并非是杂技表演能够准确传达的,这种主题先行的强势就会导致观众欣赏心态的压抑,并在情感上渐行渐远。

        杂技同样属于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文化竞争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同行业对手值得借鉴、学习的东西,其中对马戏精神内涵的研究和吸收首当其冲。太阳马戏团在世界受到热烈欢迎,每年的收入达到十几亿美金,它的成功秘诀并不在于傲视群雄的高难技巧以及无人能及的舞台效果,而是能将对人心的关怀、对快乐的关注作为表演核心,不论是激情四射的空中飞人,还是花样百出的小丑表演,放射出的都是轻松、自由的快乐之光,观众仿佛进入了无拘无束、返老还童的时空幻境,这才是它的独门绝技,也是中国杂技理应转型的方向。

        创新能力偏弱

        中国杂技过去的繁荣在于广泛吸收各门类艺术的精华。传统代表性节目狮子舞,近年来被发展成为高空演出。而花样叠出的秋千、与现代道具结合的车技等节目都是通过吸收学习国外文化优势,丰富发展自身的结果。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近年来我国杂技发展在道具创新上取得的成就,道具专家王建民发明、改革的单手倒立全旋转支架、蹦拐顶技倾斜表演桌、高空摇摆倒立架等大型杂技表演器械不仅营造了令世界惊叹的视觉效果,还创造出了独特的“间离美”,令观众耳目一新。

        但是,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与芭蕾舞结合的舞蹈杂技剧《天鹅湖》、与多媒体相辅相成的杂技剧《时空之旅》、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入手走近观众的杂技音乐剧《你好!阿凡提》、演绎经典传奇的杂技剧《花木兰》、融合科幻环保题材的音乐杂技剧《再见,飞碟》等值得一提的优质演出,但在整体艺术探索上中国杂技还是不尽如人意,在上述节目获得殊荣后出现的各地杂技创作跟风现象尤为严重。

        剧目化整体创新的探索进程看似汹涌而来,然而冷静考察,会发现一旦某类型杂技剧取得成功,大量同类跟风的作品就会一哄而上,盲从潮流不得其精髓,最后效果可想而知,甚至影响了优秀剧目的传播。与此同时,在与姐妹艺术结合的尝试中,对许多艺术元素的运用或浮于表面、缺乏有机互渗,或在配置上失衡导致成品形态不伦不类,如此以“创新”为噱头的生硬加工实际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可见我国杂技创作在文化资源利用上还欠缺一种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

        没有树立过硬的品牌

        我国传统的经典杂技节目如“顶碗”、“空竹”经过几代人的锤炼已经高度成熟,它们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光彩,但也正因为如此,多数院团都选择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精品节目,而非一场完整的演出,此现象常被人概括为“出口零部件”,也就是中国杂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节目受邀为国外的品牌晚会演出,这种在国外没有冠名权的单个节目即使成功显然也不足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国杂技剧目打出品牌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战士杂技团于2004年推出的杂技剧《天鹅湖》是其中翘楚,这台融合了高难度杂技技巧与顶级芭蕾风韵的晚会杂技剧,以在摩纳哥世界顶级杂技赛事上获得金小丑奖的节目《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为核心扩展,完美融合了芭蕾与杂技的各自特点,以精湛的技术和绝美的艺术表现力令世界叹服,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真正如梦似幻的视听盛宴。可惜的是,这台晚会并未做成更精装的版本,像《狮子王》一样进一步被全世界所认识。

        在世界同行都在不断求新求变的浪潮中,我国杂技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化、转型,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杂技在国际文化格局中的独有优势和存在的缺憾,才能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当下的商业化语境中,如何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打造出属于大众、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经典杂技节目,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

        (黄介农为中国杂技团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图为中国杂技晚会表演资料照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