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宽 视 角

    职业教育难点在农村

    作者: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 陈广庆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7日 10版)
    ①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职业高中新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山东省新一轮对口支援试点项目。图为学生在民间传统工艺室里练习刺绣。鲍效农摄
    ②浙江省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雕刻萝卜花。鲍效农摄
    ③中华职业教育社实施“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一年来,按照“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目标鲜明、提质升位”的思路,共有来自发达省市的27所职业院校参与项目实施,涵盖毕节市全部两区七县,740余万人口。项目以中等职业教育培训为重点,以提高穷困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毕节市职业教育整体品质为最终诉求,取得了良好成效。图为项目实施中,学生应邀到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取生活用品。
    朱振国 袁洪艳

        编者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不久前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1-2020)》指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大头,也是职业教育的难点,应当下大力切实抓紧、抓好。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五大问题

        ——招生难度大。20世纪末以来,全国各县(市)陆续建设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些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很大。与此相比,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难以引起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的兴趣。近年来,应届初中毕业生数量持续减少,但是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基本上没有减少,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空间受到明显压缩,完成招生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由于相关政策(如拨付日常公用经费、免学费和生活补贴的地方配套政策等)的制约,县域性的职业学校招生的难度很大,数量也很少。有的县职普比例失调,有的县每年中职招生不足百人,职普比达1︰9。

        ——办学条件差。据调查,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我国中西部地区许多农村职业学校不符合基本要求,相当一批县(市)的职教中心在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实训规模、设备数量、工位等方面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标准。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年龄、职称结构失调,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一部分学校教师学历不达标率在20%左右。

        ——质量不稳定。许多学校打着“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旗号,频繁地转换专业设置,造成了没有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或者“骨干专业不骨干”、“特色专业没特色”的局面,教学质量很不扎实。相当一批学校把办学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了非农专业上,弱化了涉农专业的设置和建设,使农类专业渐渐退出了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严重背离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制约了学校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和发展。

        由于专业设置的不稳定,很多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因而没能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反过来,由于师资的制约,很多学校未能展开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工作,导致办学质量亦不够稳定,难以适应农民群众享受优质化教育的要求。

        ——网络不健全。一些县(市)至今没有举办县级职业教育学校,有的县(市)仍分散举办着2-3所或多所规模不大的职业学校,但是没有一所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

        由于推行撤乡并镇和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原来分片设置的一些中小学被撤并,由此一些依托乡镇中学建立的、甚至一些独立设置的成人学校或成职教联校也被撤并,造成职业教育培训阵地缺失,就近为农民服务的技术培训出现真空。

        ——信息不畅通。“信息对称”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作为服务于“三农”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农村职业学校,多数已变成被动地向城市输送廉价劳动力的场所,成为一些劳动中介机构的附庸,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统筹不力,缺乏应有的作为;另一方面是农村职业学校缺乏与农业、产业部门的信息沟通。

        造成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的原因

        ——认识缺失。长期以来,许多人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农村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准,而把农村职业教育看作农村可有可无的“二流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体制不顺。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依然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各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有名无实,职能和作用基本上没有发挥,有关部门仍旧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是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各行其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无法共享,效益低下;二是有关行业在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互不协调,让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无所适从。

        ——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农村教育的总体投入不足,同时在给农村教育的投入中没有给农村职业教育分块单列预算,上级拨付的职业教育经费也存在挪用现象。二是没有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建立地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标准经费标准、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企业按工资总额1.5-2.5%的比例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县(市)区政府按照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使用成人教育费等。三是部分行业、企业或用人单位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及开展就业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四是部分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大批农户缺乏缴费接受职业教育的动力和能力。

        ——供求错位。农村职业教育意义深远,潜力巨大,但却严重不适应农民及其子女的需求。一方面,农民及其子女需要得到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优质教育与训练;而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不能完成招生任务。与现在农村劳动力70%以上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形成鲜明反差的是,70%以上的职业学校面临生存危机,农林中专更是难以为继。

        ——政策不全。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以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的农村户籍“全日制”在校生,已经得到了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的免学费和生活补贴待遇。但是,面向在乡成人农民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国家却一直没有明确、具体的资金支持政策。非学历的技术培训、短期培训等,国家按项目给经费,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都是劳动或农业、科技部门的项目,有专门的经费。而教育部门只有任务,没有项目和经费,缺少实实在在的抓手,推进工作出现了极大的困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