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6日 星期五

    身边的感动

    纯洁如松,默默生长

    ——记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伍家乡派出所民警王劲松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6日   10 版)

        16年党龄,16年军龄,4年警龄……岁月的锤炼,使得处于不惑之年的王劲松,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毫无畏惧。

        今年2月8日晚7时50分左右,在湖北省宜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一间普通病房里,一对年轻恋人争执起来,男青年吕某情绪失控,拔刀刺向要求分手的女友张某。正在现场处理纠纷的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区分局伍家乡派出所民警王劲松一个箭步,挡在了女青年的身前。

        护士李玥正在现场护理病人。她记得病房里除了王劲松和吕某外,还有病人和家属共计7人。王劲松回忆,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不仅不能让张某受到伤害,还要保证其他人毫发无损。结果,王劲松把吕某制服,保全了他人的性命,但自己身中9刀!

        “有3处伤口进胸,上腹正中有长4厘米的伤口已经进腹,当时的血压是63/30毫米汞柱,心率118次/分,呼吸37次/分,术前出血量约2000毫升,左胸刀口往外冒气泡,处于严重休克状态。”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副院长李新志说,如果案发现场不是在医院,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英雄王劲松恐怕永远倒下了。

        “荆楚自古出俊杰,劲松今朝更挺立。”王劲松住院治疗期间,他从军时的老营长杨书友手书条幅赞誉道。

        如今,王劲松已经出院休养,行动还多少有些不便。

        根植于军营这块厚土

        王劲松至今依然记得聆听“硬骨头战士”徐洪刚作报告时的激动心情。

        1991年12月,农家子弟王劲松迈入军营,成为了一名战士。过了一年多时间,他所在的部队出了英雄徐洪刚:1993年8月,济南军区某红军团通讯连中士班长徐洪刚回家探亲返回部队时,面对歹徒危及百姓生命安全,他勇敢地站了出来,身中14刀仍然与歹徒殊死搏斗。

        尽管与徐洪刚并不相识,但当时王劲松感觉英雄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听过他的一场报告,在一个大礼堂里,时间是上午,记忆犹新。我觉得他很不简单,为自己是他的战友而自豪,心想一旦碰到类似的情况要向他学习。”

        王劲松住院期间,前来探望的战友们纷纷讲述着他的感人事迹:有一次,部队组织实弹投掷,刚入伍的某个战士因引弹用力过大,导致手榴弹脱手,投到了身后。危急时刻,王劲松奋力将这位战士扑倒,用身体护住他,自己的腿部却被弹片划伤;他在教导队担任协理员时,发起“我为驻地献爱心”活动,带领战士们与驻地结成帮扶对子,并省吃俭用资助了5名失学儿童,帮扶了5名孤寡老人……

        2008年1月,他正式转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向徐洪刚学习的念头依然不变:他以一敌众,不顾警车车门被强行拉坏,只身挡在车门前,保护车内纠纷当事人的生命安全;他冒雨护送小学生回家,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我是军人出身,部队的优良传统无形中给我以熏陶和培养。我是一名人民警察,身边的同事都在为社会的和谐奉献着力量。所以,我绝不可能容许百姓的生命安全在我的眼前受到威胁,这是我的底线。”说话间,王劲松脸上正气洋溢。

        根植于内心这片净土

        “他迟早要成为英雄。”这是同事汤杰林眼里的王劲松。

        2008年9月,他们一起前往什邡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与王劲松共事不过几个月,汤杰林却牢牢记住了他的热心肠。有同事身体不舒服,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要求替班;住处的卫生,他几乎承包了;离开时,他把自己行囊里有用的东西都送给了一位老大爷……结果在评选先进时,同去的其他7个人都投了他的票。

        尽管王劲松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正如宜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贾立所言,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而王劲松并不把自己当英雄看待。他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对如何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王劲松也有了自己的打算:“应对吕某这类偏执的人,是将来工作中应该突破的地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足准备,把事情制止在萌芽状态,社会也就更加和谐。”

        王劲松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的内心涌动着一股纯净的力量,不为名利诱惑,不为一时迷惑,而是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根植于宜昌这方热土

        王劲松没有想到自己在宜昌这么有“名气”:大街上不时能看到号召向他学习的横幅,中学政治课老师在给学生讲述他的故事,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褒扬他壮举的作品。

        他感动了宜昌,而宜昌这个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也展现出了它的魅力,传颂着英雄,关怀着英雄,拥抱着英雄。

        79岁的向培远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藏着仅有的一枚纪念勋章。在得知王劲松的英勇事迹后,他戴着勋章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就和老伴毅然来到医院,将勋章送给了当时正在康复的王劲松。

        “我们没有买鲜花,也没有带礼金,我们带来了两颗热情的心。把勋章送给你,希望你能早日康复,为人民再立新功。”向培远老人的话,王劲松一直记着,并且坦言自己很受鼓舞:“尽管这枚勋章有些粗糙,还生锈了,但价值千金,老人家一生的辉煌都在里边。”

        宜昌也感动了王劲松。在他住院期间,宜昌市民排队探望,表达对英雄的敬意。王劲松和妻子周春霞商量,拟就《致社会各界朋友的一封信》,声明谢绝社会各界朋友所送的慰问金、礼品及捐款捐物。(本报记者 王国平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文 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