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8旬老人到北京某银行办理转账汇款,柜员循例对其安全提示,询问该笔款项用途。老人称收款人是她学生,用途是帮其还买房贷款,这一理由立即引起柜员警觉;在储蓄主管追问下,老人称自己家住在青海,在该支行的定期存款正好到期,想把钱提出来偿还青海房子贷款,但忘了密码,自己今天特地由青海西宁飞来北京办理密码挂失及解挂业务。老人还称,她知道跨行跨省转账要收不少手续费,于是托自己的学生帮忙转款到青海账户。
银行储蓄主管意识到这很可能是电信诈骗案件,立即对老人劝说,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向内保局东单地区警务室报案。警务室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老人耐心劝解,围绕老人所谓的“学生”展开调查。民警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查询证实,老人提供的收款人账户是今年9月份新开立的,开户时仅存10元,之后分别办理了3次异地转账业务,金额为1元。该账户与电信诈骗收款账户特征极为相似,且卡主开户登记信息是1990年生人,按年龄段判断绝非老人学生。老人也回忆称“学生”只是以前打过电话给她,也没很深的印象,回想起来确实有些可疑。在民警的建议下,老人再次拨通“学生”电话,询问当年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这名学生哑口无言挂了电话。在警务室民警努力下,这起15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件被成功拦截。事后,老人专门从青海寄来感谢信,对警务室民警心系群众、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高度赞扬,充分肯定了首都公安机关的处警效率。
首都“驻警制”自2011年7月试运行以来,金融单位驻室民警出动警力现场堵截电信诈骗案件23起,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265万元。警务室民警指导全市各家银行现场堵截各类电信诈骗325起,挽回群众损失4600余万元,成为震慑犯罪分子的“克星”,使内保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情报信息采集使用率提高了34.8%,群体性上访数量下降了10.4%。截至目前,50个警务室建立完善各类“人、地、物、事、组织”基础档案8290余份;内部单位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43%;全面融入全市“网格化”警务机制,群众的安全感及满意度指数达到了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