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团队和人才的集体创造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音乐中最动人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可以说,合唱艺术生动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合唱艺术是参与者最多、传播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最易普及和最易发动的一项群众性文艺活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音乐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合唱艺术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合唱事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全国的合唱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中央电视台在第十三届、十四届青歌赛上将合唱作为比赛项目,在建国六十周年“放歌中华”活动中把合唱作为展演形式,贵州省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也连续两届将合唱作为比赛项目。近年来,全国的合唱艺术水平有了整体提升。青歌赛合唱比赛的每次直播,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收视率屡创新高,这说明人们对合唱所展现出的美的渴望及追求。
在这个合唱艺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贵阳市群众艺术馆所属的业余合唱团——贵阳合唱团与作曲家方兵、指挥家杨秋鸣携手合作,用一年的时间,共同完成了一张具有浓郁西南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风格的十三首无伴奏合唱CD专辑《歌飞黔岭》的创作和录制。
无伴奏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对创作者、演唱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都有极高要求。要将贵州各民族的民歌精心提炼、改编创作并录音制作成无伴奏合唱CD专辑,这是贵州几代音乐人从来想都没有想的事,一个群众艺术馆业余合唱团做得了吗?在群众艺术馆和合唱团全体同仁的努力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终于赢得了优秀作曲家、指挥家的信任与合作,使《歌飞黔岭》的创作和录制,最终成为集优秀合唱团、优秀作曲家和优秀指挥家的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贵阳合唱团是一支包括音乐教师、声乐演员、音乐爱好者等不同成员的业余团体,年龄跨度从二十岁到六十多岁,音乐修养演唱能力参差不齐,通过杨秋鸣近两年的科学系统训练,并不断注入新的合唱理念,使这支队伍有了自己的声音及演唱风格。合唱团的几位组织者团结和谐,懂音乐、懂管理、热爱合唱事业,有较高的预见和决断能力及前瞻性思维,真诚关爱每一位合唱团员,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贵阳合唱团在长期追求和建设中成为了一支团结和谐的合唱队伍。
升华贵州民歌的无伴奏合唱
目前,在我国的合唱曲库中,优秀经典的曲目少得可怜,尤其是无伴奏合唱曲目更是屈指可数,这与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极不相符。时代和人民呼唤着高水准、有特色的合唱作品。贵阳合唱团通过与作曲家方兵、指挥家杨秋鸣的合作,完成了无伴奏合唱贵州民歌专辑第一辑《歌飞黔岭》。
贵州有无数优美的民间音乐曲调尚待挖掘提炼。作曲家方兵通过多年来对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研究,把民歌的音乐元素完美地运用到合唱歌曲的创作中,谱写出了十首多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无伴奏合唱作品。方兵在谱写音乐时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生理结构的特点,准确把握各民族的语态、语调、语速,尽量摒弃不方便演唱者发音的字词,让演唱者唱起来不拗口,自然流畅。
方兵在音乐写作上多采用复调和开放性和声,复调的运用弥补了主调的不足,使每个声部在各自最适合的音区中交替唱出主旋律,各声部的相互衬托、巧妙配置的和声、明丽柔和的色彩、绵长悠扬的旋律,交织出如诗如画的场景,让无伴奏合唱的魅力得以充分发挥,令人如痴如醉。
方兵的创作从谱面上看似简单,基本没有速度、力度记号,也没有太多的音乐术语,给二度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事实证明,在排练过程中,虽然也有二度创作突破作曲家最初创作的情况,但都得到了方兵的由衷尊重,使作品的内涵得到更好的延伸和升华。
用不一样的声音来表达音乐
指挥是合唱艺术的灵魂。贵阳合唱团是一支业余合唱团,在无伴奏合唱贵州民歌专辑《歌飞黔岭》的创作和录制中,得益于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著名指挥家严良堃的弟子杨秋鸣的悉心指挥、训练,他汲取和借鉴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著名指挥家的先进方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后,灵活运用到贵阳合唱团的训练和排练中。他的指挥准确、简练、富有情感,而且每次排练都有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目标明确,使得每次排练都卓有成效。
生活中,杨秋鸣与词曲作家心灵沟通,通过认真读词读谱去感悟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境,理解其作品内涵,使二度创作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杨秋鸣向合唱队员传达他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要求合唱队员既要有独立歌唱的能力、又要有互相协作的能力。演唱中,他特别强调准确、统一、平衡、和谐的关系:统一中要有对比、和谐中又有差别。
杨秋鸣在排练中强调,音乐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语言,声音为音乐服务,一切从音乐出发、从生活出发。对如何用声恰到好处,在咬字、用声上,杨秋鸣都有大胆的创新、尝试和突破。如对《都柳江》中的歌词:“都柳江,清流长,山青两岸水家旁”,杨秋鸣要求在实际演唱时,“江”、“长”、“旁”的归韵就不像常规发音归在“ang”韵上,而是在“a”韵上延迟,当这个字即将结束要唱下一个字时,再迅速归到“ang”韵上继续演唱,以保持歌唱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音准及音色上的统一,演唱才自然流畅。
在发声方面,杨秋鸣将美声唱法与汉语甚至方言的吐字归韵结合起来,要求声音位置保持高位靠前,既要唱得轻松又要灵活多样;但同时,又绝不是用一种声音概念来完成所有的音乐,不同的音乐采用不同的声音进行表达。在这些作品中大量采用了气声演唱,以及本民族最原始的发声方式来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一些乐句中,用不同的声音进行对比,让大家体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最贴近生活,这些对比让大家增长了音乐的鉴赏能力。杨秋鸣用这样的训练方式,既准确表达了作品的风格,又充分展示了歌曲的民族特色及内涵。
飞出黔岭的无伴奏合唱民歌
作曲家方兵、指挥家杨秋鸣共同的合唱理念是:创立中国式的合唱体系,走合唱艺术中国化、中国合唱国际化的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合唱艺术首先要在作品写作上有革命性的突破,才能带来排练手段上的革新和演唱技术上的飞跃。
过去,中国的合唱主要是受到俄罗斯学派的影响较多,长期以来,我们的演唱技巧一直停留在用一种声音概念来完成所有音乐表达的层面上。如果用这种理念来表述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无疑会走进死胡同。所以,我们应合理应用西方科学的发声技术,结合本民族的语音结构,才能准确自然地表述本民族的音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音乐,合唱艺术中国化、中国合唱国际化,将本民族的艺术融入到国际艺术的洪流中。这才是中国式合唱艺术的必由之路。
2011年,贵阳合唱团相继在文化部、中共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在重庆举办的“中华红歌会”合唱比赛中,获“中华杯”一等奖;在“多彩贵州”的合唱比赛中荣膺“金黔奖”:在西安合唱节的比赛中摘取银奖。在这三次比赛近十轮的演唱中,贵阳合唱团发挥都极其稳定。贵阳合唱团在训练、比赛及录音过程中,未出现过无伴奏合唱历来最棘手的“音准”问题。
有了成功的作品、先进的排练技术、出色的团队和优秀的艺术指导作保障,才使得贵阳合唱团这样一个业余团队,能够在一年内圆满完成了十三首不同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无伴奏合唱CD专辑《歌飞黔岭》的录制出版。这张专辑的推出,希望能激起广大合唱音乐爱好者的内心共鸣,让“中国式合唱”之花开遍祖国大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合唱艺术之树将屹立于世界合唱之林。
(作者单位:贵阳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