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30日 星期五

    光明艺点

    美术理论与文化自觉

    作者:薛永年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30日 09版)

        新时期以来,美术史论批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思想的解放,解除了禁锢,新见迭出,美术事业的繁盛,推动了著书立说,写史评画,开办论坛,异常活跃。但同时也存在问题,最容易被发现的问题,是在美术批评方面。

        失语失信与批评标准

        对于美术批评的诟病主要有二,一是所谓失信,亦即批评文章缺乏公信力。好像批评不需要学理的支撑,桂冠可以靠市场来打造。之二是所谓失语,亦即对需要批评的现象默然无语。就批评家而言,是面对复杂纷纭的美术现象和美术思潮,失去评判准则,难于激浊扬清。就批评话语而论,是以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来阐释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用外来词语来描述中国的美术现状,是西方学术术语的滥用,亦即“中国文化的失语”。

        美术批评不是离开美术特性的价值判断,往往与创造性的鉴赏活动连在一起。理论家的批评不是为自己的理论找例证,而是包括用社会艺术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美术史家的批评不光是为画家确定历史坐标,而是从相联的事实中抽引有助于前瞻的认识。美术批评的受众,有美术家,也有大众。对于大众,美术批评家像导游。对美术家,美术批评家像诤友。合格的美术批评,既体现社会化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艺术品评标准,又是批评家个人的发现与创造。美术批评的失语与失信,反映了中国艺术批评标准的缺失,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与市场大潮中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可以涵括各家各派的美术话语体系。

        新时期以来,批评家的共识是尊重艺术规律。艺术既有自律性,又离不开外部条件,或者说亦有他律性。美术批评不能没有个性,也不能不体现一定的社会性,不能不承担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切实承担责任和使命,就涉及了两个标准。一是社会价值标准,树立既是民族的又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二是艺术标准,遵照艺术规律,既鼓励探索创新,又实事求是地评价其高下优劣,把标准中的新和好统一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批评美术作品,但美术批评家的批评,不能没有专业的学术性作依托。

        国际语境与文化自觉

        当代的美术批评,必须针对如今的美术实际。如今的美术实际,处于全球化的格局中,国人的开放包容,使国际美术交流日增;市场机制的效应,使西方文化传播愈甚。从上世纪后期在西方渐兴的新形态艺术,比如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不仅已被国人了解,而且国内也有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验。20世纪以来,则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纷纷引进,经过几十年的培育,早已落地生根,成为中国的美术品种。新时期以来,中国不仅有自己的传统美术形态,而且也拥有了西方几个世纪陆续出现的美术形态,当然也包括各种融合中西形态的艺术。

        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的精神归宿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势下,文化的多元化成了大势所趋。作为文化的载体,美术也是如此。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其必然出现的逻辑,但传统的架上艺术——包括中国的卷轴画,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有其不可被取代的价值。非架上的新媒材艺术与架上的传统媒材艺术的并存,正是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二者间的张力、互补与渗透,既有利于艺术的发展,也顺应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要走自己的民族艺术发展之路,形成民族的当代的批评标准,建构自己民族的话语体系,必须以文化自觉为先导。美术批评家需要全面的美术史修养、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方法论,尤其更重要的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即文化主体的自省能力与自信意识。第一层意思是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意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第二层意思是对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及其相互关系有清楚深入的理性认识。在20世纪的美术史上,宗白华的美学、陈师曾的文人画论、黄宾虹的“道咸中兴”说,潘天寿的《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及其“中西拉开距离”说,善于把绘画及其思想的发展放到世界范围的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思索,探求其渊源流变的轨迹和因果关系,从而围绕着中西古今之争,为中国画自主的生存发展提出了不规避吸收西方的营养又有历史依据的系统见解,反映出那一代学者的文化自觉意识。

        美术理论与中国精神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中国又处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电子媒体、数字媒体,以图像的形式深刻地改变着文化生态和艺术的感性方式,城市化的迅疾发展,带来了以娱乐性挑战传统艺术功能的大众文化。而当前的美术理论和美术批评与时俱进,思想活跃、观念纷杂,因此,没有对当代美术学理的深入探讨,批评就难以学术化。当前有的理论是富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够;有的理论是伴随着网络化媒体化和城市化从国外引进的西方理论,缺乏分析,缺乏结合中国国情的取舍。

        广义的美术理论,包括美术史和美术批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最感兴趣的是批评,其次是理论,再次才是美术史。而且在美术理论批评中,关注本体的批评,甚至文化的批评,都不够发展。长期以来,美术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与政治的批评、社会的批评、市场的分析混在一起。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美术理论界一些人发生了身份的潜变,搞美术理论的,搞美术史的,都搞起了批评,搞批评的又转换成策展人。本来,美术理论就比较专门,需要安下心来认真研究,但目前研究美术本体的有些人心浮气躁,坐不住冷板凳。

        当代的美术理论批评,有的只讲问题意识,不讲艺术质量,只讲中国元素,不讲中国精神,有的认为内容应该是民族的现代的,而艺术语言应该是国际化的。怎样在主流话语中坚持审美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和中国文化精神而不保守,吸收大众文化和视觉文化的有益因素而避免照搬,都是理论批评面临的大问题。从建设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高度看美术史论批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批评的失信与失语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的自觉性、文化的自信力,积极提升中国当代美术理论的文化厚度与文明高度,更加主动地把“为中国美术立言”纳入文化强国战略来认识。

        为此,需要着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破解新难题,深入地研究中国美术的民族文化内涵与种种元素包括其理论形态,透彻地研究西方当代艺术的种种新形态包括有关理论,积极地思索中外美术文化在互动中的关系,花大力气研究当代中国传统的、引进的、融合的、美术的、设计的、观念的种种艺术现象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在集思广益地构建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体系中,以本原文化斟酌舶来文化,以高雅文化提升娱乐文化,以和谐文化引领纷乱文化,以纵看历史的文化承传,补充横看世界的文化断裂。用自信的心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开放的眼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用批判吸收开拓创新的意识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以构建讲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美术理论体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