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

    西藏未来更美好

    今昔对比两重天

    ——写在西藏第四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中)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29日   04 版)

        75岁的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村民米玛顿珠家对面,是旧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祖业庄园所在地,是西藏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领主庄园。米玛顿珠这位旧西藏帕拉庄园的“朗生”(世代家奴)如今过上了过去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谈起当年做“朗生”的生活,米玛顿珠老人顿时神情凝重,嘴唇微颤,目光注视着远方,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受虐的年月。

        不堪回首的旧西藏

        在旧西藏,米玛顿珠曾是帕拉庄园的裁缝,妻子是庄园女主人的女佣。朗生院里一间7平方米的土坯房就是他们的家,地上的两堆土坯算是“床”,墙上一个饭碗大的窟窿就算是窗。“那时每天都吃不饱,饿得不行了就喝水。”米玛顿珠说,“我们夫妻不知被殴打过多少次。”

        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的妇女干部巴桑,在旧西藏是农奴主家的奴仆。

        1937年3月,巴桑出生在山南贡嘎县一户农奴家庭,父母分属不同的农奴主。巴桑19岁那年,已经是1956年了,西藏虽然已经和平解放,但噶厦政府一直阻挠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依旧压迫着包括巴桑在内的所有农奴。

        1956年的藏历7月,当巴农布节前夜,巴桑奉主人之命前去买肉。因为市场上没有羊肉,巴桑只带回了牛肉。回来后,主人家的小姐把巴桑毒打了一顿,关在仓库里。巴桑趁着那一夜的节日忙乱,逃离了主人家的庄园,踏上了前往当雄寻找修机场的解放军的道路。

        巴桑本名叫格桑。当时,她觉得该给自己换个名字,否则容易被找到。她一边走,一边想,到了夜晚,看见了天上的金星。金星在藏语中称为嘎玛巴桑。嘎玛是星星的意思,巴桑是这个星星的名字。她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巴桑,从到达解放军驻地开始,一直到今天,不幸的格桑变成了幸福的巴桑。

        幸福路上谢党恩

        1959年3月,雪域高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百万农奴从此获得了解放。

        66岁的老阿妈央金卓嘎家住拉萨拉鲁小区。她告诉记者:“我生在旧社会,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最大的欣慰是儿女们成长在新西藏,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现在,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她所学的专业也是很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她激动地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自己做出的选择,西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温暖的怀抱里,才会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团结和谐展新颜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3年来,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经过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的3.4万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4%。一大批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骨干力量。

        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的传承方式和历史定制得到充分尊重。目前,西藏有17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僧尼4.6万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等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保护,《格萨尔王传》等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报记者 益西加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