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光明时评

    应对老龄化需整体性制度设计

    作者:郭立场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8日 02版)

        在北京,城区内养老院已经“一床难求”。据3月26日媒体报道,北京的数十家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数百人排号是常见现象。第一福利院甚至有数千名老人排队,需要等10年。对此,北京市老龄委负责人坦言“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报道的大背景,是中国社会“未富先老”的现实。

        “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而一个民族的未来则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儿童的态度和方法中预测。”美国社会学家莫尼汉的这一判断令人深思。一个人在精力充沛的青壮年时代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在晚年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通过的《政治宣言》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国际社会既鼓励和支持家庭对老年人进行赡养,又积极倡导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社团制定“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计划。

        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据估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该怎样应对席卷而来的“银发浪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现实情况则并不乐观,据报道,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315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9张。以首善之区北京为例,北京市老龄委规划,到2015年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2万张,方能满足320万户籍老人中4%的需求。

        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令人忧虑。当前,我们的社会化养老存在着养老机构保障面小、服务项目少、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服务质量更是滞后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不仅关系老人的福祉和权利,更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家庭日益小型化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单靠家庭之力已难以满足养老需求。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商业机会,老年人口的多维需求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动力。必须进行整体性的制度设计,同时调动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完善公立养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为民间资本提供广阔空间,以优惠政策激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养老业。不同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倚重不同的养老方式,形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模式。此外,还需营造舆论氛围,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实现自我养老和互助养老的有机结合,以缓解社会养老服务压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