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党委政府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抓产业升级一样抓人才素质提升,像抓优化投资环境一样抓优化人才环境。近日,在江苏各市县,我们欣喜地看到——
敢动“真刀真枪”
现场
3月19日,南京市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章方良指着一个摆满冰柜的房间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人体基因库,有了这些我们可以合成任何人体基因。”
自2002年创建起,金斯瑞在短短9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供应商。“医药外包技术含量很高,所以人才是我们公司创立、成长的基石。”曾担任美国先灵葆雅公司联合首席科学家的章方良这样说。
金斯瑞以人才为依托的迅猛发展,可以看作是南京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然资源总有枯竭之时,唯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处于新一轮发展阶段的南京,一直致力于深度开发人才这座永不枯竭的“富矿”。
2011年起,南京市启动“南京321人才计划”,即5年内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0人、培育科技创业家200名、辅导上市科技创业企业100家,力争到2015年,集聚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创新人才100人、创业人才100人。力争通过更大力度、更具吸引力的引才计划,将南京打造成为全球性、示范性的“创业特区、人才特区”。
2012年伊始,南京又出台“科技九条”: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保留身份职称、允许科研成果所得收益的60%至95%划归研发人、允许科技人员在职创业收入归个人所有、个人奖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知识产权折按50%至70%比例作价入股企业、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计入学分……
“科技九条”的“真刀真枪”程度被南京市市委书记杨卫泽以新“两个凡是”来定义——“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都可以拿来借鉴,进行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再创新。
过去,科技人才和企业的结合集群成就了“硅谷传奇”。现在,南京要与北京、上海比拼,拿下中国“硅谷”的招牌,“先行先试”、“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打造“人才竞争力”
现场
3月20日,无锡市尚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向人们介绍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太阳能技术成果。
2000年,留澳归国博士施正荣怀揣太阳能技术专利在无锡开始创业。2005年无锡尚德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民营企业,2007年尚德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了世界光伏产业前三强。尚德裂变发展,直接带动无锡光伏太阳能产业从无到有、以集群形态迅速崛起。
除了施正荣本人的创业精神、新能源概念,在这个光芒四射的财富故事背后,有一个重要角色——无锡市政府。
施正荣创业初期,政府筹资600万美元,成为大股东,施正荣则依靠技术和一些积蓄入股。难能可贵的是,政府资金在尚德上市之前选择了退出,将所有的市值留给了企业。
在无锡,政府这样的创业扶持并非仅对尚德一家。
无锡市十分注重人才、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十分注重引进、培养、资助创新创业人才。
2006年,无锡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530计划”,2008年推出“后530计划”,再到近几年的“泛530计划”、“千人计划”,目前,无锡已引进1500多位领军型海外留学人才落地创业发展,引进的“530”企业达到了1548家,注册总资本近5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人才资本投资占无锡的GDP比例将超过16%,人才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达47%。
如今,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引领无锡产业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无锡市委组织部部长朱劲松介绍,通过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当地新兴产业加速壮大,除光伏太阳能产业外,集成电路以及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值位居全国首位,物联网研发应用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服务外包、动漫、工业设计等产业风生水起。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表示:“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努力使人才竞争力成为无锡的第一竞争力。”
一个有梦想的地方
现场
3月21日,昆山市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昆山留学生创业园,高端人才云集,高科技产业汇聚。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核心是以用为本、人尽其才。”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指出,“我们要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真正感受到昆山是一个有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人却常说:对于昆山这样一个物质资源没有特殊优势的城市来讲,所能依赖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所能建立的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人才优势。
近年来,昆山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发展作为强市之基,以人才特区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和人才“三新”计划,探索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两院院士15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7人在昆山创新创业。
昆山全力为人才项目的孵化发展提供保姆式全过程服务。目前,全市已累计吸引各类人才创办企业近800家,诞生了像天瑞仪器、维信诺显示技术、瑞博生物医药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积累了较为成功的孵化经验。
与此同时,昆山高度重视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创新驱动、财富驱动成为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积极推进金融街、基金园和财富广场建设,引进一大批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金规模已超过300亿元。
昆山还发挥国资投融资平台作用,大力扶持企业转型升级、人才创新创业,成立昆山国科创投公司,先后对26个科技项目进行投资,合同投资额超过6.4亿元,在这些企业中先后有9人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名单。
昆山始终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最有效投入”的理念,坚持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全力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向昆山维信诺公司注资3.2亿元,有力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去年该公司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积极探索专利质押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新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家科技企业成功获得贷款担保,累计担保金额超过3亿元。(本报记者 罗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