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看电影 品味人生 邂逅智慧

    作者:王立群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28日 12版)
    《阿克巴大帝》剧照
    《叶问》剧照
    《盗梦空间》剧照
    《布达佩斯之恋》剧照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百年多的历史,它不仅丰富和娱乐着人们的生活,也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反思自身的全新征程。来自不同国度的电影大师们创作了浩如星河的优秀作品,其中很多能经世流传的佳作,都关注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以不同的方式为人类提供着经营人生、安顿心灵的“锦囊妙计”。

        透过世界各国的电影,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光芒。它们就如同绚烂的七色光,每一种色彩都极其分明,给人启迪。

        印度电影:歌舞中,天地与我同欢共苦

        印度电影一向以载歌载舞、感情奔放著称。无论是欢庆还是悲伤,片中人都会寄情歌舞。然而,歌舞在这里并不只是一种艺术的点缀,更是人类抒发内心、通往希望的一条路径。

        在古老的印度神话中,当象征着毁灭与再生的湿婆大神在火焰中婆娑起舞时,太阳与月亮都化作了他额头的宝石。于是,尘世间的舞者也都因这“舞蹈之王”的庇护而神圣不可侵犯。数千年的文明旅途上,盛装的印度舞者一路踏歌而来,昭示着众神的威严也寄托着哲人的深思。他们用舞动的肢体展现出天国的颜色,用顾盼的眼神讲出灵魂的秘密。人生的每次悲欢离合,都能在舞者曼妙的身姿里酣然呈现。印度导演拉克什·罗山说:“音乐和舞蹈是印度的文化。我们在歌声中哺育孩子,然后赋予他自己的名字。所以歌曲和舞蹈在孩子的每个生活阶段都存在,它在我们的血液里。”

        例如印度电影《阿克巴大帝》,讲述了一个16世纪的爱情故事——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与拉杰普特族公主Jodhaa为了政治而联姻,从一开始的误解逐渐走向真爱。影片开始,当Jodhaa不得不嫁给阿克巴时,满怀哀怨的她来到神灵面前,唱出了心中的苦楚,舞出了渴望和追求。借助歌舞,痛苦被稀释了,主人公也重新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在她的歌舞中,观众会感受到一种光亮——误解和冲突并没有摧毁人的心灵,只要希望还在,痛苦也会是轻盈飘逸、可以和解的。

        这就是印度电影给观众的最大启迪:把悲伤唱出来,跳出来,让天地和我们同欢共苦。一个人的困难分裂开来,变成无数的萤火虫,黑夜也会因之曼妙,痛苦自然随之减轻。

        中国电影:在隐忍中追求真善美

        感性思维是中国电影所具有的一个突出特征。虽然各种风格的影片内涵迥异,但在精神内蕴上,典型的中国式影片总是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的隐忍与整体的和谐,在隐忍中追求真善美。由于这种源自文化深处的对道德秩序的维护与追求,相对其他国家的电影而言,很多中国影片会显得有些沉重。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何用电影语言诠释其精髓?长久以来,这是个让导演们头疼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中式电影当属“中国功夫”片,这类电影体现了对中国文化较为直观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样本效应。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为代表的功夫明星,在国际影坛上掀起了一场“功夫热”,把kung fu(功夫)一词写进了西方人的词典。

        在热闹的拳脚“神话”背后,功夫电影最能启迪人生之处在于其“知行合一”的哲学观和正气凛然的担当精神。“知行合一”是中国武术最推崇的境界,只有习武之人知其行为,晓其结果,武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担当精神是中国武者不可缺少的风骨品性,只有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修德立德、捍卫正义,才能发挥武学的最大价值。以2008年拍摄的功夫片《叶问》为例。故事发生在民国战乱时期,当时的叶问是一名醉心武术、追求武学自由的武痴,与世无争、谦和为人。然而,世事逼迫他走出了武学的小天地,完成了亲人、朋友、国家的重托,为振兴中华而努力。面对国难家愁,叶问毅然担纲,在列强面前英勇坚强,是中国传统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

        美国电影:平民“超人”有力量

        美国本土的文化历史很短暂,因而电影在选材上更倾向于关注未来,表露出对建立新秩序的强烈向往,叙事风格简洁明快,就像可口而简单的“快餐”。面对竞争的激烈和生活的压力,美式“快餐”往往容易风靡世界——叙事结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建立起来,没有繁文缛节,带给观众新鲜的观感。然而,美式电影的缺憾也同样明显——面对困惑,他们更多地从人生存的物理世界寻找答案,忽略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影片的文化内涵往往不够深刻。

        科幻电影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电影。面对人生的痛苦,美国科幻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表现为激烈地反抗,折射出美国文化对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的崇拜。因为对待悲伤和困难的态度较为强势,所以美国影片里常会塑造出很多“超级英雄”,如超人、蜘蛛侠、变形金刚、阿凡达等等。这些“超级英雄”常常不是生来如此,而是普通人因为偶然机缘被赋予了超能力,从而承担起超越常人的职责与使命。他们的出现,让观众感受到人类力量与乐观精神的震撼。

        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进步,美国科幻片除了对外在空间的探索,也开始更多地挖掘人类自身的潜意识空间。例如,电影《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充分释放视听语言的魅力,无限展开想象的空间,在片中构筑了五层世界: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limbo(迷失域)。这使得观众们能尽情挥动想象力的翅膀,探索无穷的奥秘之境。

        欧洲电影:情感诉说中,思考人性

        欧洲是世界电影的摇篮,也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从开始的街头“杂耍”到走进艺术殿堂,欧洲电影工作者为这门艺术作出了很大贡献,留下了许多耐人品味的经典: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莉莉玛莲》、波兰导演基希洛夫斯基的《红白蓝》等等。

        对人性的深刻探讨是欧洲电影的永恒主题。这些影片一般不会表现宏大的题材,而是在情感叙事中深入人心,引发对人类境遇与人性的思考。  

        以德国和匈牙利联合出品的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为例。影片讲述的是二战前的布达佩斯,餐馆老板拉西娄、钢琴师安德拉许,还有美丽的伊洛娜,共同生活在平静的餐馆中。拉西娄和安德拉许同时深爱着伊洛娜,突然出现的德国青年汉斯也展开了对伊洛娜的追求,但被拒绝。后来成了纳粹军官的汉斯将拉西娄送进集中营,安德拉许也被逼自杀了。若干年后,在汉斯重至餐馆时,女主角毒死了他。整部影片贯穿着对复杂人性的探寻与思考,在战争与艺术的氛围中传达出基本的态度:捍卫爱,捍卫尊严。

        电影中凝结的智慧无穷无尽,以上阐释挂一漏万,让我们在光影交织的艺术享受中亲身品味智慧,拓展人生的宽度,增加生命的重量。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