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研究的较量,是敌对双方未来战场对抗的预演。
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就是一名坚守在这片寂静战场上的理论战士。
当个报效国家的好兵
陈舟的父母,是新四军老兵。陈舟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教诲,就是“自强不息、报效国家”。
1969年12月,陈舟当上水兵,开始认真钻研天文、地理、气象和船舶知识,努力当个报效国家的好兵;老艇长那本发黄的航海书,他不知翻了多少遍。舰艇狭小的舱室,是他苦读多部理论经典的“殿堂”。
1977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在大连组建海军政治学校,陈舟首批入校任教,且很快成为全校优秀青年理论教员。之后,陈舟进入北京大学进修,如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他频繁出入于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外语系、生物系等教室,每天听课都在10节以上。1985年9月,陈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取得中央党校哲学硕士学位,开始围绕哲学认识论、社会哲学、军事辩证法、战争与经济等相关课题,深度阅读研究。1988年底,陈舟进入军事科学院,从事政治工作研究。面对博大精深的政治工作各学科,陈舟用半年时间系统研读军队政治工作相关资料,作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厚实的理论积淀,使陈舟成长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骨干。他用两年时间撰写出我军第一部研究军队民主制度的理论专著。1994年,虽然陈舟已是副师职、高级职称,但他还是以“高龄”学子身份,报考全军首批军事学博士,再次转变研究方向。
从事科研30多年来,陈舟5次变更研究方向,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渐成长为一名复合型专家。他著书《粟裕兵法》、《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研究》等,有的填补我国安全战略研究领域空白,有的受到西方军事学术界关注。
国家安全需要就是命令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海局势急剧变化,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作出重大调整。
国家安全需要就是命令,陈舟迅速组织力量展开研究。在综合分析亚太各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安全问题基础上,他撰写出版《亚太安全战略论》,系统阐述了中国安全战略历史渊源、新中国安全战略思想、中国亚太安全战略等6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形成我国亚太安全战略理论体系。美国兰德公司称,该书对亚太地区军事和经济趋势有独到、系统分析。
2001年,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形势发展波诡云谲。陈舟利用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机,冲破重重障碍,就一些重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安全问题,对包括3任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在内的17位政要和学者进行采访。
回国后,他写就《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一书。书中对中美关系“钟摆”理论以及处理中美关系必须以尊重对方战略利益为前提等重要观点的阐述,对小布什政府东亚安全政策调整和对华政策走向的准确预测,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治学务必严谨。对此,陈舟的做法近乎苛刻。为核对一个数据,陈舟会让大家运用不同方式,核对数十次。
理论上站得更高,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从容自如。2006年5月,杭州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一位西方学者公开指责中国军事不透明,并称中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是政治宣传产品,缺乏真实性。陈舟立即向与会各国代表系统阐述中国在军事透明问题上的4条原则立场,有理有据地批驳了这位学者的观点。大会秘书长两次称赞他:“你的表现,可以打一百分。”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每两年发布一部国防白皮书,迄今已发布7部。陈舟自始至终参加了国防白皮书的撰写,连续7次担任拟制工作专家组组长。
起初参与拟制国防白皮书,没有一分钱报酬,在军事科学院也不参加科研评奖。对此,陈舟甘之如饴。他认为,为国家贡献智慧,理所应当。
今年初,陈舟参与的一项重大课题被评为军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报署名时,他要求考虑青年同志,不要署他的名字。
硕士生徐景春,曾一时为论文选题发愁。陈舟领着徐景春全面研究国内外形势,认真分析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以《国际军事救援问题研究》为论文选题。随后,他隔三差五与徐景春一起就论文思路交流探讨,一字一句修改打磨。这个完成于2007年的课题,至今对军队参与国际救援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国防白皮书是政府的正式文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敏感性,要求表述十分严谨,不能有任何歧义。每次起草国防白皮书,陈舟都带领拟制工作专家组字斟句酌。
由于陈舟的突出贡献,他近年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两次,获“叶剑英军事科研奖”1次;2009年入选全军“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被誉为“我军对外交往的名片”。陈舟培养的10名博士、9名硕士,有5人在军委总部工作,11人在全军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重要岗位工作。
“陈舟就像一盏油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军事科学院领导这样评价陈舟。
(本报特约记者 包国俊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